吳瓊垺《重尋南懷瑾的隱士之路》新書 揭兩岸密使秘辛

《重寻南怀瑾的隐士之路》一书作者吴琼垺,在新书发表会上讲述著书心得。吴琼垺/提供

一本《重寻南怀瑾的隐士之路》新书,还原了部分90年代初搭建两岸密使桥梁的秘辛,也呈现出国学大师南怀瑾的道家隐士精神及其踪影。

除了国学大师称号,南怀瑾也被视为大教育家,毕生致力传扬中华文化,他曾出家、闭关三年研读大藏经,生平带着传奇色彩。民国38年他随国民政府来台,曾受邀为政府高官授课,也在大学和民间讲学,之后旅居美国、香港等地,晚年将讲堂移往苏州的太湖大学堂。

由民国历史文化学社、开源书局出版的这本书,在上月下旬台北国际书展中,成为第一场举行发表会的新书,作者是曾任联合报记者的吴琼垺。因缘际会,他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到上海担任台商企业高阶经理人,一待20余年,期间曾在经济日报以云间子的笔名,撰写「黄浦江畔」特约专栏,透过他的在地生活与实务经验,为读者提供别开生面的深度观察。

新书发表会由民国历史文化学社社长、国史馆前馆长吕芳上主持。吕芳上在开场白中说,书中有些故事,连史学中人也未必知道,可见其价值。因书中所述年代,特别受到四、五年级生关注,闻讯而来的历史学者与爱书人当天坐满了会场。

吴琼垺说,写这本书俱足三个要件,一是他当年到上海发展,两岸尚未直航,每次往返沪台两地,都要经过香港转机,由于其兄政大退休教授吴琼恩与南怀瑾过往的交情,他总会「到暂居香港的南老师家中蹭饭吃」,那些年因而见了很多人,也听了很多故事。

中转香港 总到南老师家蹭饭吃

二是他在上海期间,恰好有机会认识大陆前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身边人士,与学界等朋友多有交流,他们对吴琼垺竟然了解不少两岸香港密谈的内容而大感意外,便经常往来,这让吴琼垺累积了更多故事。三是当他返台定居后,拜疫情之赐,三年闭关高雄家中期间,他开始大量阅读南怀瑾的著作,查找资料交相印证,终于成就了这本书。

吴琼垺强调,新书名为《重寻南怀瑾的隐士之路》,主旨不是要做历史传记,而是在探索南怀瑾在台湾36年辟世(同「避世」,指隐居不出)、辟地(指离开政治混乱的国家),处于两蒋时期的点点滴滴,以彰显其与当道、威权时代应对的道家精神。

而南怀瑾极其可贵之处在于,「不做官、只在民间讲学,」吴琼垺说,因此,南怀瑾来台后,在私人处所讲说儒、释、道的学问,并出版著作,这对两岸领导人都有深远影响。南怀瑾当年曾以「买票不进场」来形容自己这种入世却不入官场的行事风格,但后来汪道涵将南怀瑾的著作推荐给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加上国际大环境与两岸各有所求的因素促成,他终成为两岸自38年分治两地后启动接触的幕后操盘者。

买票不进场 不做官只在民间讲学

看历史,便知现今自身处境。这本新书透过南怀瑾之眼,审视蒋介石来台后的70年政治变化。书中点出,1993年受到国际瞩目的两岸大事辜汪会谈,南怀瑾是促成大事的关键人物。事后看来,因两岸新领导人汲汲运用权力杠杆,巩固政权,两岸的和解与博弈恰可满足其权力的杠杆作用,因而在1991年6月16日的两岸密使谈判中敲定辜汪会谈,但后来代表前总统李登辉前去谈判的苏志诚抢功,北京亦无意往下推动,待李登辉访美,北京觉得被欺骗,两岸密使便几乎断线。

南怀瑾主张两岸「和平共存、协商统一」,对两岸发展模式也提出上中下策,上策是两岸共组委员会,国号、国旗、国歌都可以谈;中策则是在大陆建立共同治理实验区;下策则是维持两边做生意的商业关系。南怀瑾认为,两岸统一的最高策略应是「文化先行、攻心为上」,放诸今日,仍有相当程度的现实感。

书中也带到,对大陆1987年开启的改革开放浪潮,南怀瑾有与一般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大陆有条件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应晚十年开放;因为一旦开放了,随着台湾与国际资金进入大陆,大陆人只会向钱看,将导致社会风气崩坏,传统文化流失,思想界陷入混乱。这也反映出,一生弘扬传统文化的南怀瑾,对文化的保存与发扬最念兹在兹。

《重寻南怀瑾的隐士之路》一书,由民国历史文化学社、开源书局出版。吴琼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