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情怀的容身之地
(图/金津摄)
开素食餐厅30多年的好友即将卖店卖房,年底举家离开台湾,前往厦门翔安新区落脚,再造事业也安享晚年。问他何以决意至此?他说,首先当然是「远离战争风险」,而台湾朝野内耗空转、餐饮服务业找人困难,尤其他个人内心的「两岸情怀已没有容身之地」!
他说身为佛教徒,透过宗教信仰长年「接续着中国文化」,虽是本土台湾人,丝毫无损于一种基于「两岸情怀」所建构的文化认同连结。这让他在慨叹台湾社会失焦解离之际,很自然能接受「闽台深化融合」的此刻时机。
他的描述令我想起「两岸」如今在每日新闻中确实仅剩一道道「政治喊话」了!尤其赖清德执政后,台独意识浮动鲜明,两岸关系全面紧绷且更倒退。台湾民众的两岸印象只剩下:解放军机舰天天绕台演习、国台办与陆委会不时相互交锋。由于台湾媒体八成已落入绿营支配,一般民众基本都仅能接触到中国大陆的「政治消息+负面描述」。
去年9月大陆正式倡议「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且推出配套政策,继续加强推动包括「青年交流」重点在内的两岸深化措施。但即使大陆频繁举办各种论坛、参访、往来,这些「政治浓厚」的作为始终无法扩及台湾本土人心,也无法滋养「正在枯竭的两岸情怀」!
大陆对台工作,从早年一厢情愿的「统战/宣传」,到后来进化规画的「政策/让利」,乃至如今细腻设计的「深化/融合」,这些交流往往都以「绩效」去推动与诉求。最近开始邀请诸多台湾网红或名嘴走访大陆各地,希望借由「转述/评论」扩大传播效应。然而穷尽思路创意的传播仍有盲区,名川盛景与城市繁华介绍只有信息与气氛,仍难以触及两岸情怀的根本。
「中国」在台湾早已成为负面且破碎,台湾所有民众对于日本、韩国的熟悉度,甚至都远胜对于大陆的接触与理解。这些年因朝野意识形态与政治恶斗的浅层化与破碎化,连国民党自身的两岸情怀也所剩无几。
「两岸情怀」说来很抽象,但今年4月北京「马习二会」,「习近平的笑容」与「马英九的眼泪」其实已具体示范,比如笑谈「两岸青年交流成就中华民族未来」,或流着泪「宗族溯源扫墓跪拥家乡土地」,这些都要比广做论坛、推政策让利更重要、也更贴应「两岸深化融合」的最初与终极目标!
尤其民进党近来正在预备拿「两岸战争」进行大洗脑,企图将过去自身的「硬伤」,从新闻舆论扩大到影视作品,转化民进党是台湾本土的「捍卫者/守护者」,遮蔽置换「台独」的目标。「两岸情怀」一旦在台湾悉皆消散,台湾民众终将再也无法看清或感受「打击台独、对抗外国势力」才是两岸的历史课题。
「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不宜是一种对抗民进党的「政治宣示」,而应是赤诚坚定本然的「两岸情怀」!好友决定让年轻女儿主导新餐厅,在厦门勇敢「台青创业」,他说佛教徒讲求因果轮回,这辈子台湾人,「至少上辈子我们家应该是中国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