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应互认疫苗 容许就地施打
两岸不缩短隔离时间,打了疫苗等于白打。图为旅客从桃园机场出境搭机。(本报系资料照片)
大陆疫苗屡传新进度,甚至出口各国,连带让两岸疫苗施打、如何认证成为关注焦点。其实从防疫讲求「兵贵神速」的角度来说,两岸疫苗施打原则应采「就地防疫」的原则,即人在哪生活,就在哪施打,一来可省去两岸民众舟车奔波之苦,更重要的是避免防疫破口,毕竟此时此刻,两岸谁都受不了病毒再次折腾。
眼见第二波疫情来势汹汹,各国无不加紧施打新冠疫苗的进度,而两岸在疫苗时程虽然呈现「兄弟各自登山」互有进展,但对于彼此疫苗如何认证、施打迄今碍于各种原因,仍然没有太多共识,也让终日奔波两岸的台商或大陆民众,不免心慌慌。
此前大陆国台办记者会发言人朱凤莲曾在记者会后,主动提及两岸疫苗认证的议题,当时她表示,这要等到疫苗上市后再来考虑;而昨日记者会朱凤莲再进一步表明,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人群,优先考虑进口冷链、物流等人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
其实两岸疫苗怎么打,近一段时间以来,已有不少讨论声浪。有台商就认为,两岸疫苗施打应该采所谓的就地原则,换言之,就是人在哪生活,就在哪里施打,除了避免劳师动众外,也不会因为国际移动造成双方防疫负担,一旦因此出现破口,两岸都是得不偿失,两岸每位民众都可能成为间接受害者。
然而,所谓就地施打疫苗的前提,则与两岸彼此的疫苗如何认证息息相关。疫苗认证问题中间或许存在许多技术性问题,还需要一点时间解决,但在这「生死存亡」时刻,两岸还需要抱持团结的心态,因为疫情不会去区分台湾或大陆,所以任何防疫政策也不应区分彼此。两岸疫苗认证、施打下一步怎么走,考验两岸双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