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低估「武器白菜化」的反思

(图/美联社)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一篇〈战争成本降低正威胁西方军队〉文章,是近年少见对于西方花费巨资所打造武器系统的反思。文章反映出近几年西方「高精尖」武器系统面临武器「白菜化」(商品化,Commodification)的冲击,如同大炮打苍蝇般的无奈。例如价值1100万美元1辆的德国豹二坦克对抗价值仅3.5万美元1架的俄国柳叶刀无人机、1枚价值5万美元的铁穹飞弹拦截价值仅300到800美元1枚的哈玛斯火箭弹,等等。

为何美西方国家的贫穷对手能够发展出「白菜化」(商品化)武器(甚至于连「系统」都没有),进而对抗美西方国家「高精尖」武器系统?

其实从伊拉克战争开始,美西方国家就应该开始反思:高精尖武器系统是否真能解决伊拉克问题?之后的阿富汗战争也是如此,否则,阿富汗就不会变成「帝国坟场」了。至于今天的以哈战争更是如此。如果强者如以色列能够多一点包容与善心,两大民族积累数千年的仇恨还能持续至今?原谅对手的,必须是强者!

不止如此,还要有一群支持战争的人。例如在近年的战争中,哈玛斯会匮乏圣战士吗?塔利班还缺神学士吗?ISIS恐怖组织从战败的伊拉克部队中获得多少战士?虽然游牧民族的战斗充满了游牧民族特色,难成大器,但是仇恨美国和以色列的信念是一致的。只要战斗朝着持久战方向发展,终能存在于毁灭之中。

最后,我们不能忘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具体成果就是以白糖、化肥、铁管所组成的哈玛斯火箭弹;由于成本极低而效果不差,只是准确度不佳,其结果必然是以数量取胜,这就是人在求生存与被毁灭环境中,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

过去我们认为正规作战的要旨是能在决战点集中相对优势兵力,才有可能克敌制胜。一旦战斗扩大到城乡进入巷战,那么,小组作战就必须是基本作战模式。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就是败在3、5人为小组的打就跑的游击战。同理,以军进入迦萨地区之后,所面对的也是从地道中到处窜出的哈玛斯游击战士。哈玛斯能够把这场冲突拖了超过3个月,实在值得大家深思与借镜。

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哈玛斯背后绝对有「高人」指点,无论是在国际政治、财务、后勤、战术与战斗各层面,非常符合持久战的定义。从各个地道窜出的游击小组「打就跑」,表面上来看毫无章法,殊不知这就是积小胜为大胜的做法,每次偷袭都能对以军战士生理与心理造成伤害,渐渐的失去战场主动权。

巴以冲突绝对可以是国军的借镜。挖地道已经来不及,考虑到台湾特殊地形,城镇战只能依托散布各处的建筑物,然后把3到5人编为1个基本作战单元伺机偷袭登陆的解放军,打了就跑。

过去曾经传出军方有意在高雄市闹区宫庙、住宅大楼、图书馆、活动中心等人口密集处存放弹药,做为作战区域的弹药库。在总统大选前夕出现此类「反动」言论,自然引起反对党的挞伐。

但是就巷战论巷战,除非完全扬弃巷战的念头,只要存在巷战这件事情,就必须在市区各处存放弹药,打完了立即转进到附近武器存放点,等待下一波偷袭,就像哈玛斯在迦萨地区各处地道存放弹药一样。

就军事技术观点来看,国军几乎挡不住解放军两栖登陆作战,城乡战是必然的结论,无论从俄乌战争或巴以冲突来看都是如此。军事专家老是忘记「人」的因素,光是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关系和人道主义观点来看,两岸问题都不该堕入战争屠戮的轮回。(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法国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