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限仪座流星雨 1月4日来袭
▲象限仪座流星雨辐射点位置示意图。(图/取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生活中心/台北报导
名列年度3大流星雨第1群的「象限仪座流星雨」将于台湾时间4日达到极大期,流星数量多且多半明亮,亚洲晴空地区的观星人士甚至可望看到最多流星,适逢周末前夕,不妨安排旅游,顺带欣赏这群流星雨。
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期在1月4日,ZHR值(每小时天顶流星数)平均为每小时120颗,这群流星雨的辐射点位在牧夫座头部,约凌晨零时10分从东北方升起,天亮前在天顶附近;流星速度中等(每秒41公里),数量非常集中,极大时间通常只持续短短几小时。
台北市立天文馆表示,因今年逢下弦月,辐射点升起前,月亮已高挂天空,受月光影响严重,只能透过月光薄纱瞥见较明亮的流星,使可见流星数量可能减至每小时仅余10来颗。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也说,由于月光太亮,可能遮蔽部分流星雨的光芒。
流星雨大多是由彗星或小行星遗留在轨道上的尘埃或冰粒等物质,坠落地球大气过程中的燃烧现象,并不是真正的天体。流星雨专家Peter Jenniskens在2003年发现小行星2003 EH1的轨道和象限仪座流星体轨道非常近似,怀疑它就是在中国、韩国、日本的古代文献中,曾于1490年、1491年记录到的彗星(编号为C/1490 Y1);或许这颗彗星后来碎裂,部分碎片就成为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来源。但目前这个理论尚未得到其他流星雨专家的证实。
天文馆表示,观赏流星雨,需选择视野开阔、没有光害的地方来观赏。台湾地区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观察条件最好,其次是无光害的平地荒野或乡村,无光害的海边因水汽重、易吸收星光而再居次,城市及城市周边地区的光害影响严重,不适合观赏流星雨。
观看流星雨不需特殊仪器,以简单舒服的姿势,用双眼扫视天空,守株待兔即可;也可利用相机或录影机对着天空进行长时间曝光,捕捉流星的身影。另外由于适逢冬季,气温寒冷,外出观赏流星雨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高山路面易结冰,行车要小心。手电筒请以红色玻璃纸包覆,以免产生光害,也尽量不要使用绿光雷射笔扫向天空,以免影响他人摄影观测。
▼台北天文馆杨晔群先生于2011年1月4日拍摄之象限仪座流星雨流星。(图/取自台北市立天文馆)
象限仪座(Quandrans Muralis)位在武仙座、牧夫座和天龙座间。公元1795年,前苏联的La Lande和他姪子Michel Le Francais使用「象限仪」这种仪器进行一系列恒星位置观测时,自创了这个星座名词,不过后来并不被现代天文学承认,故不在正式的88星座之列,只能拿来当作「俗称」。
根据NASA表示,人类1825年首次注意到象限仪座流星雨,其名得自天文学家现已不视为星座的象限仪座。NASA表示,1颗环绕太阳数百年的小行星碎片将以时速约14万5000公里进入大气层,在距离地表80公里处燃烧,形成2013年第1波流星雨。NASA和Ustream自3日起至4日将网路直播这场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