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被美扒了两层皮 还有人妄想中国做美国助手

(原标题:温铁军中国美国扒了两层皮,还有人妄想中国做美国的助手?)

【文/温铁军】

苏联东欧解体留下了庞大的实体资产,工业资产,它所占有的这块庞大国土面积上的资源性资产都没有货币化,这个机会是空前的。

这就好比留下了一块巨大的韭菜地,那谁来收割呢?美元来收割,马克来收割,法郎、意大利里拉等等都涌入了整个苏联东欧体系

我是这个过程的亲历者

苏联解体促使西方经济超前繁荣

1991年我在美国进修,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

1991年12月份我买了张机票飞到欧洲,先到了西欧,然后到东欧,在整个东欧转了40多天。

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时候的货币金融资本力量,是所向无敌的。

什么道理呢?当时在东欧国家,在苏联,几乎所有企业都因为找不到市场,找不到原材料而停了。

无论多么好的设备,都可以当废铁,苏联在各个加盟共和国所形成的工业布局设备也几乎都被当成废铁。

这些实体资产虽然占有了大量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等,但在没有市场的条件下就没法货币化。

大家都停摆了,所谓500天计划,先私有化了咱们再说。

这种情况下,大量西方硬通货进入到苏东体系内。

短期内在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超前繁荣的表达,就是因为它大量货币化了苏东体系的实体资产。

当然这个阶段上也确实有一部分苏联科技力量,包括苏联的工业资产流入到东方,我们国家也买了一些。

我记得90年代初期,我们还是实物交换,比如黑龙江开几辆卡车送点土豆过去。

因为那边没菜,如果你送点新鲜蔬菜更了不得,所以往往一车土豆送过去,开回来一两辆轿车。

但它解体之后形成了产生货币化和资本化的庞大空间,主要还是让西方硬通货把收益占有了,于是就出现了西方超前的繁荣。

美国借机推出了所谓WTO,和NAFTA,也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始从欧共体进入欧盟,都是西方世界因此得到的一笔浮财。

大家开始有了一个新分配,形成了西方的区域整合。欧共体生欧盟,北美洲变成一体化,这两大集团就形成了。

1989年美国开始带领西方制裁中国,外资几乎全撤,中国正处在萧条阶段,那个阶段大量企业不景气,财政赤字也很严重,财政占比很低。

我印象里,1993年、1994年前后,中国财政占GDP的比重只有百分之十一点几,也不足以支撑社会公共事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等,都显得很糟糕。

这个时候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家们的说法是中国崩溃论,你们撑不了多长时间了,苏联东欧那么高的水平都已经垮了。

就中国现在这点经济量,你们根本不堪一击,没拿你当个事儿——中国崩溃论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崛起。

币缘政治时代的对抗性矛盾

在西方崛起的同时,发生了美元集团跟欧元集团的矛盾。

因为欧元集团一旦问世之后,它的币值相对比较高,又是欧洲的区内贸易,而且已经覆盖了苏东国家作为它的主要市场。

等于原来西欧国家的区内贸易,陡然扩大到东欧,再加上它跟俄国大量的原材料贸易,石油、天然气能源贸易,于是它的整个欧洲区内贸易大大高于区外

仅以区内贸易来支撑它的结算货币,就在世界上占有相对比较大的份额了。

而美国的美元则是早就大大超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货币结算,变成一个全世界的结算货币。

大家都要用它作为储备货币,所以大家才要去买美国国债,这个世界的主要资本是流向美国的。

那谁突然成为美元单极霸权这个体系的挑战者了呢?欧元。

所以苏联解体之后,币缘政治时代所发生的对抗性矛盾,主要矛盾方面是美元集团,次要矛盾方面是欧元集团,我们把这段应该叫做后冷战。

因为不再是以苏联东欧为敌,而是进入币缘战略的时候,以币缘冲突的对立集团为敌。

就在这个阶段上,当欧元1999年一问世的时候,出现了科索沃战争、巴尔干冲突等等。

然后接着不断在中近东地区连续发生各种各样的区域性战争冲突,始终在制约着欧元集团崛起。

一直到今天,这个冲突都没有停,使得欧洲的欧元范围始终不能扩大。

欧元集团始终没有真的变成一个世界上广泛接受的货币,大家也就顶多把它当作一种国际货币。

然后中国直到最近这些年,才改成一篮子货币,以前我们是一直紧盯美元的。

所以从币缘冲突的角度来说,美元集团压住欧元集团,用一系列局部性热战来制造欧元集团周边麻烦,说明美元集团在后冷战时期的单极霸权是有效的。

到现在为止,这个经验还没有很好地被中国政治家思想理论界教育界、学术界认真讨论过。

因为我们的传统意识形态认为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没有把它再分成不同阵营。

温铁军:中国被美国扒了两层皮,还有人妄想中国做美国的助手?(来源:观察者网)

后冷战单极霸权孕育着矛盾爆发

美元集团跟欧元集团两大集团互相之间的斗争,本来不干中国的事。但是因为美国在带动世界资本回流美国的时候,它有几个重要的阶段性改变:

第一个重要阶段性改变就是把原来军事研发所形成的那些高技术,在苏联解体后转为民用了。

比如说那时IBM就是商用机械,后来就有了所谓比尔盖茨车库创业,因为他们不必支付前期的巨额研发成本,都是国防部支付了。

他们只需要把它改成用于商业小型化,当然收益就是巨额的。一个大的新领域被开拓出来,于是资本滚滚流向美国。

美国陡然进入所谓新经济,在这个时候,中国离新经济还远着呢。中国还是一个比较传统、落后、没有货币化的工业体系,所以八竿子打不着。

资本是怎样流动着形成美国引领世界的地位?当然是凭借着老冷战的雄风,宜将剩勇追穷寇了。

美国顺势进入高资本、高技术结合的结构上,来引领世界。但这个时候就导致了东亚金融危机。为啥呢?

因为东亚金融资本停留在产业资本阶段,它既进入不了金融资本,也进入不了高技术、劳动密集的、低端的一般消费品生产。

于是东亚资本根本没有留在东亚去提升产业竞争力,而是流向美国,去追求美国高技术产业的机会收益。

假如你是资本家,你不这么干吗?完全正常。

但它这一流好了,东亚垮了,四小龙、四小虎遭遇到东亚金融风暴,至今也没有人好好看看,那是资本流动的客观结果。

但却跟着美国人的教科书说,这就是因为东亚社会的金融市场制度不好,金融管理不对路等等,这些话并不能真正针对问题。

总之,这个阶段一爆发,大量资本流入美国,导致美国IT业新经济泡沫化了,这泡沫化最终捂不住,就爆发危机了。

所以到了世纪末,不仅东亚爆发危机,相继爆发危机的就是美国。

2001年美国新经济泡沫崩溃,同期因为长期跟欧元斗争,在中近东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于是宗教极端主义萌发,反过头来炸了它的世贸中心

在纽约金融资本最集中的地方去炸,什么意思?那不是挑战金融资本吗?

美国人找了个对象,就是本拉登,那是不是他呢?这背后有没有更为复杂的背景呢?我们今天都无从知晓。

但总之这就意味着政治,特别是国际币缘政治的冲突和国内新经济所谓产业升级,都造成了危机。

所以不是今天才出现美国的竞争力下降,而是早在那个从后冷战单极霸权开始出现金融资本和高技术资本两大结合,然后带动国际资本流向美国这样一个大趋势中,就已经孕育着矛盾的爆发了。

新冷战的序曲恰恰是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

当这个矛盾爆发的时候,中国跟美国提出,在反恐上我们应该战略合作。

于是新世纪之初美国爆发危机的时候,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个战略接近,大家叫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美国的产业大量向中国转移,然后在中国开始最便宜的生产,把产品送到美国,帮助美国压低了它的通胀率。

最低价格的大量消费品涌向美国,然后中国人换的这点美元外汇,再回过头去投到美国的国债市场上,让美国拿到的钱去攻城略地,实施美国战略等等。

因此中国成了一个美国的全球战略助手,是一种辅助性状态。

于是美国金融资本集团的代表们提出“Chimerica中美国”,甚至提出G2,都不要搞什么G7了。

因为“中美国”就够形成大量利润、制造大量低价商品流入美国,美国就足以吃住这一块,那就G2吧。

这是从后冷战向新冷战过渡阶段,出现的一个中美两国战略接近的客观态势。

至今我们很多人的思想意识停留在这个双方互相接近的关系之中,因此我们才说双方谁也离不开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实际上,那个阶段已经成为过去。

为什么今天会进入新冷战呢?

1999年欧元集团问世,欧元开始正式流通以后,发生了美欧之间两大金融资本集团的矛盾。

2001年美国出现危机,2001年中国提出跟美国形成反恐战略合作关系,接着中国开始大量向美国出口商品,向美国输出资本。

这种双重输出,被我们说成是从中国“这头牛身上两张皮”。有些人是好伙计,从你身上剥两张皮,你还一天到晚高高兴兴的。

这是因为他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完全美国化了,比如之前我们把大量官员送到美国去培训,回来以后基本上就认同这一套东西了。

而这恰恰是一个转变之前的背景,这个阶段其实也意味着从后冷战的尾声开始进入到新冷战的序曲了。

新冷战的序曲恰恰是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战略合作到什么情况下不能再合作呢?我们接下来讲新冷战的缘起。

(本文出自观视频工作室,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