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你选对了吗?
近年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和反复,个人防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之外,消毒也成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今天,汉宁君就把消毒剂的种类和特性做一个详细介绍,方便大家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消毒剂。
什么是消毒?消毒是指杀死致病生物体,但不一定能杀死所有微生物或孢子的方法。目前,消毒主要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完成。
物理消毒
Physical Disinfection
煮沸:100℃ 10分钟可以杀死大部分的细菌繁殖体,一般外科器械、餐具和饮用水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消毒。
巴氏消毒:62-65℃ 30分钟或者75-95℃ 15秒可以杀死食品中的致病菌,很多牛奶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来消毒。巴氏消毒并不能杀死所有细菌,仅能将对人体有害的致病菌数量降低到对人体无害的水平。
非电离辐射:应用最广泛的是紫外线,可引起细胞内核酸和蛋白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但是,紫外线穿透力差,只能用于物体表面消毒。
化学消毒
Chemical Disinfection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统称为消毒剂,根据其杀菌活性可以分为低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高效消毒剂。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以下几类:
醇类:醇类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而杀死微生物,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一些亲脂性病毒,但通常不能杀灭孢子,属于中效消毒剂。醇类可用作皮肤的消毒,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消毒类酒精。消毒酒精的浓度在70-75%之间,通常在几分钟内就能起到很好的消毒作用,对新冠病毒也有效。
醛类:甲醛、戊二醛和邻苯二甲醛是常用的醛类,它们通过醛基与微生物蛋白质的氨基和羟基反应而破坏微生物蛋白结构,从而杀灭微生物。醛类可以杀死细菌繁殖体、真菌、芽孢和病毒,属于高效消毒剂。其中戊二醛腐蚀性小,无刺激性,常用于医疗器械、化妆品行业、电子工业和养殖行业等的环境与物品消毒,戊二醛也可以杀死新冠病毒。
卤素类:氯和碘常被用作消毒剂,它们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从而杀死微生物,属于中高效消毒剂。卤素可以与钠和大多数其他金属形成盐,例如家庭中常用的84消毒液,其中的有效成分就是次氯酸钠。需注意的是,含氯消毒剂不能与酸性清洁产品一起混用,否则会产生有毒气体。新冠病毒对含氯消毒剂也较敏感,但氯已定对新冠病毒无效。
季铵盐类:季铵盐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效部分是阳离子基团,可以通过静电和氢键作用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吸附在带负电的菌体表面,产生室阻效应,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其中单链季铵盐(如苯扎氯铵、苯扎溴铵)属于低效消毒剂,通常不能杀死病毒;双链季铵盐或者复合季铵盐(如癸甲氯铵),属于中效消毒剂,可以杀死新冠病毒。季铵盐类消毒剂由于其低浓度有效、副作用小、低毒安全等特点,常用于医疗领域的手术器械消毒、伤口消毒,也被用于家庭个人、公共卫生和硬表面的洗涤消毒剂。
酚类:酚类消毒剂主要是苯酚和对氯间二甲酚。在高浓度下,酚类可以使细胞质凝聚,并且影响细胞膜透性从而杀灭微生物。在低浓度下,酚类可以与细胞壁中的酶反应,导致细胞裂解。酚类对于病毒的杀灭作用较差,属于中效消毒剂。在家中最常用的产品就是衣物除菌液和一些含酚的抑菌洗手液。
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和臭氧等,主要通过强氧化性来杀菌,属于高效消毒剂,适用于伤口和黏膜的消毒。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衣物浸泡、物体表面擦拭来消毒。值得注意的是,过氧化物是强氧化剂,对金属和织物有腐蚀作用。
科学选择
科学消毒
不同消毒剂适用于不同使用场景,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进行科学消毒。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替,消毒技术和产品将更加进步和多元化。在拥有更多选择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深入了解,科学选择,科学消毒。
来源:汉宁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