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庭的好處 研究:手足愈多幸福感愈低
(首图来源:Pixabay)
【文‧黄嬿】
现代人不是不婚不生,即使愿意生也不敢多生,小家庭是多数已开发国家趋势,社会学家愈来愈热衷研究小家庭的特征,包括兄弟姊妹对心理健康和其他社会面向的影响。最新针对青少年的研究发现,若兄弟姊妹越多,他们的幸福感就越差。
一项针对美国和中国中学生的研究发现,来自大家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略差于来自小家庭的学生。研究人员询问美国 9,100 名和中国 9,400 名平均年龄为 14 岁的学生,请他们评估心理健康状况,但具体问题因国家而异。研究人员分享的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参与者是独生子女,而美国青少年的比例仅为 12.6%。
结果发现,在中国,没有兄弟姊妹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在美国,没有兄弟姊妹或只有一个兄弟姊妹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也比大家庭孩子更好。整体而言,青少年的兄弟姊妹越多,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且与兄弟姊妹年龄差距较小影响更大。
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兄弟姊妹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感到忧郁、焦虑和自卑。兄弟姊妹较多的美国青少年更有可能同意诸如「我有时确实觉得自己很没用」和「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好」等问题。
拥有兄弟姊妹还是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作者表示,这些发现符合「资源稀释」的解释,由于年龄相近的孩子会争夺相同类型的父母资源,因此年龄差距愈小的兄弟姊妹产生的心理负面影响最大。
除了这个解释之外,也可能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在美国和中国,具有最大社会经济优势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在美国,有一、两个孩子的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在中国则是独生子女家庭。
虽然这项研究发现兄弟姊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比较负面,但先前的研究发现是拥有兄弟姊妹可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譬如兄弟姊妹更多与幼儿园学生社交技能较好,以及成年期好较低的离婚可能性有关,原因是他们可能从小就培养人际关系技巧,他们更有能力维持亲密关系,当时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多一个兄弟姊妹,离婚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2%。
不仅是兄弟姊妹的数量,该研究也承认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心理健康,譬如高品质的兄弟姊妹关系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抵销手足多带来的压力。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不可忽略,先前研究指向权威性的教养方式,即父母对孩子高要求但以温暖方式互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最好。
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生育率都在稳步下降,家庭规模变小是长期趋势,因此研究人员表示,了解成长过程中兄弟姊妹较少、甚至没有手足的后果,是一个日益重要的社会问题。研究刊登于《家庭问题期刊》(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本文章由科技新报授权提供,更多精彩内容请详科技新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