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基载电力
消失的基载电力图╱本报资料照片
各类发电的容量因数
容量因数是指一年8,760小时里,此一发电设备所能发电的时数占比,也就是产能利用率的概念,核能发电、燃煤发电的容量因数最高,分别达到90%、85%,而风力发电有风才能发电,太阳能光电则需有太阳才能发电,因此容量因数较低。
■2021年再生能源发电的装置容量占比近20%,但所发的电量占比不及6%,这么大的装置容量却发这么少的电,主因太阳能、风力的容量因数偏低,反观核电的装置容量占比虽降至6.4%,但其发电量占比却接近一成,这是因为核电的容量因数较高。
最近一年台湾常常停电,大停电就有四次之多,白天、晚上都有,弄得人心惶惶,然而相较于目前,未来的电力结构更加让人担心,非核家园一旦成真,少了这个基载电力,随着跳电风险升高,大家的日子将会愈来愈难过。
商业活动有淡季、旺季,电力需求也有,每年7月用电最多,2月用电最少,以去年为例,7月用了277亿度,2月只用了191亿度,除此以外,一天不同时段的电力需求也不同,以今年3月4日为例,下午三点用了3,000万瓩的电力,而上午六点只用了2,300万瓩。
想想,我们的电厂是要依每年7月下午三点的电力需求设计,还是依2月上午六点的电力需求设计?显然都不行,为什么?因为如果依前者,则到了冬天,用电量下滑,会有一堆发电设备闲置,如果依了后者,那么每年夏天,我们都得分区供电,那真是噩梦。
供电来源 基载角色吃重
正因为电力有季节性、时段性,因此发电设备也得分成基载、中载及尖载三类,如此可以灵活调度,既满足了尖峰用电,也不致于在冬日里让设备闲置。那么,什么是基载电力呢?就是一旦启动,从年初到年尾持续发电的机组,一般而言核能发电、燃煤发电就是基载电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容量因数高达90%左右,也就是一年8,760小时里,九成的时间都处于运转的状态,以此来满足一国最基本的电力需求。
依基载、中载、尖载的设计,随着季节的变化,当电力需求增加时,则佐以燃气电厂这个中载的电力,而为满足一天之内的尖峰用电则以抽蓄水力救援。由此可知,这个发电的配比若估的适当,则可以让能源效率达到最高,不致于有过多的基载设备而徒然浪费,也不至于因为太少的基载而捉襟见肘,能源配比的重要,于此可知。
非核主张 打乱能源配比
每种发电由于本质不同,有不同的容量因数,能源配比原是本于专业而调配,但如今由于执政党力主非核家园,因此长期供应台湾基载电力的核电厂逐渐走入历史,更有甚者,同属基载电力的燃煤电厂如今也面临减碳而难以扩充,蜀中无大将,只好以中载的燃气机组救援,来日更可能以太阳能、离岸风电来维持局面,以非基载电力来承担基载的需求,那是自找麻烦,风险自然是高的。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随着非核家园的实现,核电厂除役了,随着净零碳排,燃煤电厂也式微了,当这两大基载电力从发电行列淡出,最适的能源配比也就消失了,而最适能源配比消失,电力供应还会稳定吗?而电力供应不稳定,大家还有好日子过吗?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从这次全台大停电,我们应该要觉醒,能源配比不是随心所欲的画饼,而应该是本于实务的精密计算,政治人物都该想想,到底是稳定供电重要,还是坚持非核家园重要?是让人民过好日子重要,还是去执行一个粗糙的能源配比重要?是形式重要,还是实质重要?答案应是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