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宝贝染疫重症 医师:注意4症状
本土疫情升温,各县市政府在周休假日加开社区筛检站,全力防堵疫情扩散。1名家长带着女童到筛检站采检,女童挣扎哭喊抵抗,一旁的医护人员只能耐心安抚。(黄世麒摄)
上周出现首例感染新冠后死亡的2岁儿童,引发家长担忧,近期本土病例数以千计,究竟该如何才能保护家中宝贝?台大医院内科部感染科主任陈宜君建议,6至11岁儿童可透过接种疫苗保护,尚未接种疫苗的族群,家长得注意孩童是否出现喘、胸痛、抽搐、皮肤发青等四大症状。
陈宜君指出,新北市2岁孩童因感染新冠肺炎导致急性脑干脑炎,这在香港的案例中也有看到,该个案已被证实感染Ba.2病毒株,推测该病毒株具有引发急性脑炎的特性,若没打疫苗的族群遭感染就相当危险。
为保护儿童避免感染后重症,陈宜君鼓励家长让孩童接种疫苗,因为将来国内疫情仍然可能升温,若儿童持续不打,将暴露在重症风险中,国际间的临床试验也显示,儿童接种莫德纳疫苗后可大幅降低重症、死亡率。
至于还无法接种疫苗的0至5岁族群,陈宜君表示,除家长、家人应接种3剂疫苗保护家人之外,平时也要注意小孩是否出现咳嗽、流鼻水、鼻塞、发烧、喉咙痛、全身倦怠等症状,若有抽搐、意识不清、意识改变、呼吸困难、急性胸口痛、胸口闷等更应立即就医治疗。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胸腔科医师周百谦提醒,家中小孩如出现类感冒症状,平时在家可多补充电解质与水降低发炎反应,但用药不能过量,家长勿拿成人用药给小孩服用,建议出现症状还是尽速至门诊由医师诊断。
药师沈采颖则说,家长近期如有储存孩童备药的需求,建议购买糖浆类的产品,例如止咳糖浆、退烧糖浆、止泻糖浆等,因为糖浆类药物可精确计算使用量,但使用前仍应遵照专业药师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