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室/會考作文題型重大改變 過度解析恐陷「圖文並茂」困境
写作示意图,非当事人。本报资料照片
106年始,会考写作题型有了重大改变。从当年度〈在这样的传统习俗里,我看见……〉,到111年〈多做多得〉(此次考试无须定题,然为求方便叙述,暂定此题)等六个题目均为文字加图(表)的呈现方式。
这类图文并陈的考题,多要求「考生在阅读资讯后,再依题意做答」。其资讯呈现方式则均先以图片举例,再用文字说明写作要求。好处是增加题目的活泼感,使举例对象的形象更具体,方便同学参酌;同时将原本大段文字说明打散,用个别的图形区隔开来,更便于阅读。然若过度分神于解析图表与评价对话,却也易落入另一种困境。下文以111年〈多做多得〉一题为例,分析这类题目的呈现方式,并说明如何解读的与运用。
本题图片部分仿照常见的群组对话,由左侧(手机持有者)的小岱老师邀请班上同学主办园游会,并提出「多做」能够「多得」的勉励;再由四位同学分别提出「多做能否多得」的疑问,或自己「多做能(或未必)多得」的经验,甚至建议能否「不做」而「多得」。图片下方,再以文字解释题意与说明写作要求。
此类图文题虽看似与纯文字题型有异,但万变不离其宗,考生所阅读的「资讯」,其实等同「说明」,一样可分为「举例」(图片加文字)、「解释」及「写作要求」。因此,以〈多做多得〉为例,我们解读题目时,仍应先从纯文字部分开始。从下往上,先从「结合自己的经验与见闻,写下你对『多做多得』的感受或想法」,即可锁定本题。其实仍旧是写出一次「自己亲身或见闻到的『多做多得』或『多做没有多得』的经验及其中的『感受』,与因此引发的『想法』。」
再往上解读,可知论述时须留意所叙述的「经验」,是否符合传统「多做多得」的劝勉,以及由此带来的怎样的感受与想法,是「认同」、「困惑」或「其他」?最后运用图片中的人物特征,以及各自的论述,来丰富写作时的题材细节,并加强「经验」与「想法」间的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