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室/引用名言佳句就能拿高分?背誦前這麼做 更助創造自我風格

写作示意图。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作文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语言,本意在于让考生用一般大众听得懂的话,阐述自己的经验或想法。有些学生会为了获得文采的分数,反而大量背诵名言佳句,刻意堆砌华丽的辞藻,以至于通篇看下来模糊了原本的主旨,读着读着常常有看不懂作者到底要说什么之感。也有学生误以为大量的引用名人之语,就能显得该文「高大尚」,却往往流于前后文气不通,为写而写。这近似我们俗称的掉书袋。

语感与文学之美的培养,并不是倚靠刻意引用哪个知名人士的心灵鸡汤就可以显得文笔很好。反之,所谓对文字的美感应该从生活中的观察出发,透过我们对生命的感受而分享出来的。与其为考试而使用那些自己根本毫无感悟的文句,不如制造属于自己的佳句。但凡我们写出来的字,都得要先感动得了自己。成语、名言、佳句不是不能背,而是更希望那是基于自己的好奇或感动而背,基于自己习惯成自然而写。或也可进一步试着仿写,再改编成自己的金句,有助于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对写作有热情的人,或许会有文笔上的优势。但综观新课纲上路后的几年,辞藻华美的比例逐渐缩短,而是否能精准的传递所思所想、精准的表述自我则越显重要。因此,对写作者而言,我们透过文字分享感动,而不是索取别人的感动来为自己助阵。每一个创作者在书写时,当下的感悟是有其语境的。若我们单纯截取部分轻易放入自己的文章中,很有可能落入断章取义的窠臼中,令人哭笑不得。当然,引用绝非不行,而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说明,或有针对性的申论为佳。在引用时,更要注意不可引述完就结束,毕竟缺少了考生本人的看法,引用的意义并不大。

此外,会考常常会要求考生连结自己的经验故事做书写。那么在经验段落中,我们可以练习「细节」的呈现。练习从日常生活的观察里,择取动态或静态的事件,让书写始于情感,结合场景,再让画面的描述带有方向性,以此为建立读者阅读时的画面感与层次感。文采的练习是为了精准传递抽象情致,并创造有助于读者方便想像的景象出来。因此,比起令人退避三舍的掉书袋作法,不如把握好面向群众和面向评审的大众语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