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割喉案少年曾受家暴 專家:研究曝恐增施暴傾向
新北市日前发生国中生割喉案件,经了解,该案案家本就属于社政体系保护服务对象。本报资料照片
新北市日前发生国中生割喉案件,受害少年昨天去世。涉案少年则被爆出才刚从观护所离开,各界质疑「社会安全网」已经出现漏洞。经了解,该案案家本就属于社政体系保护服务对象。专家表示,曾遭受暴力、目睹暴力的孩童,未来施暴的机会也会增加,惟涉案少年与暴力组织、宫庙来往,社政体系即使有开案,社工恐怕也难介入辅导。
据了解,案发前涉案少年家庭即属「社安网计划」脆弱家庭,且于保护体系中接受服务,虽进入司法体系,但保护服务、脆弱家庭等社政支持并未结案。知情人士指出,此案凸显社安网网络合作的重要性,少年辅导体系、校园三级辅导等体系,互动应更紧密,避免儿童、青少年陷入风险、做出冲动行为,留下遗憾。
一位熟谙社安网运作的工作者则表示,本案关键是社安网体系转衔之间需再强化,涉案少年由司法体系的观护所回归学校、社区,依法会有少辅官持续协助辅导,但少辅官与学校辅导人员之间的衔接,是否出现松动、缺漏,必须进行补强,「社安网涉及跨部会、跨体系的协作,网与网之间如何强化、编织更紧密,在此事之后必须好好检讨。」
咨商心理师公会理事罗惠群说,接受保护服务的对象可能曾遭暴力对待,或未直接受暴但目睹家中暴力情境,儿童成长过程中恐出现对暴力的模仿效应,国际研究显示,在家暴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未来施暴比例增加,恐会把暴力视为抒发心情的方式,在情绪掌控上也比未受家暴的孩子脆弱。
不过,即使社福体系开案处理,社工能否找到孩子、介入提供服务,是另一问题。罗惠群表示,媒体报导,该个案涉入宫庙、帮派组织,在暴力情境中长大的孩子,在人际连结、归属感上更脆弱,加上家庭功能不佳,更容易依附类似团体,社工在联系个案时容易受到阻碍,导致服务无法进入。
「有时社政、教育系统无法合作,也会造成问题,社安网的服务嫁接、跨域整合应更紧密。」罗惠群表示,脆弱家庭会有社会局资源介入,该生又是在校学生,社安网、学校辅导系统,甚至少年队等社安网资源如何协作值得讨论,且绝非单一窗口就能处理。
对于冲动控制有问题的孩童、少年,若受家暴事件影响,应在12岁以前就要有早疗资源介入,并结合咨商、心理治疗等资源多方面协助,才能避免憾事。另,因该案甫自少年观护所回归社区,其环境也可能是导致少年成凶斗狠的原因之一,必须检视少观所管理人员,是否针对曾受暴者有相关配套。
★《联合新闻网》关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请打113保护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