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法30年仍有受暴殺夫案 專家:究竟保護了誰?

30年前震惊社会的受暴妇邓如雯杀夫案,促成家暴法立法。该法设立至今,虽历经多次修正,但重大家暴事件仍层出不穷,近期最受瞩目案件即为去年年中国民法官审判的首桩案件,季姓妇人杀夫案,案件内容与邓如雯案如出一彻。卫福部保护司连2日举办「113年保护服务实务论坛」,与会民团指出,家暴处置标准流程愈来愈多,但保护令却难发挥效用,政府必须思考受暴妇拒绝服务的背后原因,是不是「不敢被服务」。

「邓如雯案是时代的分水岭,让大众了解家暴能把一个人推到悬崖,杀夫成了唯一出路。」台湾防暴联盟副理事长林美薰表示,邓如雯案发生于解严后,妇团蓬勃发展的时代,让家暴议题受到重视,促成家暴法通过,社会认同国家应该动用公权力、投入资源拯救受暴妇女,一改过去「法不入家门」的传统观念。

去年发生的季妇杀夫案,季姓妇人与先生结褵40余年,历经长时间受暴,11次通报求助,横跨三个县市寻求服务,虽曾申请保护令,但最终在先生要求下撤销。林美薰表示,季妇杀夫案与邓如雯案有许多相像之处,家暴防治体系逐渐发展,标准流程愈来愈多,正当社会认为家暴司法化是正确方式的时候,受暴妇杀夫案件却仍持续出现。

「这些流程、保护令,究竟保护了谁?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接住不敢被服务的人?」林美薰表示,保护令强调要详实记载受暴的事件内容,但妇女受暴不是单点式,而是从一睁眼就要开始担心,这是「360度的受虐」,如何在司法系统中呈现相当困难,在一桩桩杀夫事件中,各界应该聆听、理解被害人的声音,而不是课以重罪再次压迫被害人,「否则我们与正义的距离只会愈来愈远。」

暨南大学家暴研究中心主任王珮玲表示,国内家暴盛行率调查,在2015年、2017年、2021年分别进行3次,结果发现不论家暴一年盛行率、终身盛行率均在下降;且由2016至2018年3年内的通报数据可见,家暴案件开案且结案后再通报率为10.8%,与未开案服务的在通报率25.9%相比低了许多,可见家暴防治体系服务有其效果,希望社工们不要灰心。

不过,王珮玲说,若「权控问题」没有解决,家暴被害人长期陷于封闭、孤立且无助的情况下,难以信任他人,出现社会排除及隔离,若再加上经济问题,「服务再好,进不去也没有用。」高压控管行为与影响,是家暴防治体系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的问题,亦必须对社会进行宣导。

★《联合新闻网》关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请打113保护专线

暨南大学家暴研究中心主任王珮玲说,若「权控问题」没有解决,家暴被害人长期陷于封闭、孤立且无助的情况下,难以信任他人,出现社会排除及隔离,若再加上经济问题,「服务再好,进不去也没有用。」记者林琮恩/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