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乡愿景》马赛克拼贴妆点 街头处处巧思
台中市乌日区五光社区利用磁砖、织带等地方产业特色推动社区营造,以马赛克拼贴创作生动的街头家具和候车亭。(潘虹恩摄)
台中市乌日区五光社区利用磁砖、织带等地方产业特色推动社区营造,以马赛克拼贴创作生动的街头家具和候车亭。(潘虹恩摄)
社区居民利用下班、假日加入社造,甚至挑灯夜战赶工拼贴马赛克画作。(徐凤英提供/潘虹恩台中传真)
五光社区结合在地磁砖、织带等企业,在活动中心、住宅墙面、公车亭等社区街头巷弄间拼贴出一幅幅充满农村风情的马赛克画作,成为社区特色。特别的是,这些企业老板不仅提供材料,也利用下班时间投入社区营造,亲自拼贴、彩绘作品,赶工时也忙到深夜,大家都开玩笑说:「早上做老板,晚上当小工。」
走进五光社区会发现,虽然社区面积不大却处处可见巧思,居民用磁砖马赛克、织带等物妆点街头巷尾,重现早期农村风貌,有牛只开垦农田、五分车载运甘蔗等景象,还有各式马赛克拼贴的街头家具,社区小而精致。
磁砖经销商总经理、五光社区发展协会前理事长林荣芳分享,过去投入社造时常思考社区有什么特色,当时想到这里有磁砖产业,便结合地方企业用磁砖做马赛克拼贴、街头家具,同时融入社区意象,例如五光社区早年又称「五张犁」,牛就像地方守护神,因此规画在社区东西南北中5方位打造社造点。
回顾社造过程,林荣芳说,马赛克拼贴远比想像中复杂,磁砖要1片1片剪小,贴上墙面时也要细细思考如何拼贴,才能更细致精美,费工又耗时。当时大家白天要上班,就利用下班后、假日时间做,常常一做就到凌晨1、2点,持续2、3个月,每幅作品都如此辛苦诞生。但看到从开工时「小猫2、3只」,最后约3、40位居民陆续参与,作品在大家合作下产生,真的超感动。
织带企业负责人、五光社区发展协会总顾问廖学铃说,他投入社造10几年,也遇过有人说「你怎么这么傻,自己的工作不做,跑来做这个(社造)?」但他认为,社区就是付出多少、收获多少,自己为社区付出、帮忙,遇到问题时邻里间自然互相帮助,不用太计较过程;有社区发展协会带动居民一同参与,感情就更加凝聚,生活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