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乡愿景》妈祖田社区 生态观光新亮点

新北市土城妈祖田社区2012年曾被规画为殡葬特区,但经地方居民努力下,打造出独特的生态园区,成为新北市社区营造示范点。(吕惠美提供)

新北市土城妈祖田社区居民与自然景观保护协会合作,每逢4、5月举行生态导览活动,一释出报名就秒杀,非常受欢迎。(土城区公所提供)

动员令

新北市土城区妈祖田社区已有300多年历史,当地先民由大汉溪摆渡头上岸后,以务农维生,在妈祖田落地生根,加上日据时期及民国初年后发展煤矿产业,妈祖田聚落逐渐成形,孕育出独特的人文宗教氛围、自然生态景观。但一度因土地纷争,差点变成殡葬区,在地居民为挽救家园组成社区总体营造协会,整治环境、文史调查,终于打造出独特的生态园区,更成为新北市社区营造示范点。

凝聚信仰 地方宫庙众多

妈祖田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被开发,也曾是大安寮抗日事件的古战场,因此地方民众基于信仰,设置了30多间宫庙,由于当年地方民众并无产权意识,因此近300公顷土地遭新庄慈祐宫抢先登记为土地所有人,2012年还一度被规画成殡葬特区,在妈祖田居住数代的居民惨遭强拆还地,地方宫庙也遭波及,其中具有百年历史的普安堂2014年遭大面积拆除,虽然后续部分建物、步道等被登录为历史建筑,但地方仍失去长久依赖的信仰中心。

日赏蝶 夜赏萤 亲子同乐

为了避免殡葬特区规画,造成更多在地特色消失,祖田里办公处、妈祖田社区发展协会等单位2016年与位在妈祖田最高处的善息寺合作,着手整治寺方一块84坪大湿地,由于湿地封闭近9年,长年未受污染破坏,本身就已有台湾蓝鹊、五色鸟等动物栖息,因此地方居民希望营造出「水生态亲子公园」,发扬妈祖田的生态观光,扭转命运。

原本因拆屋丧失斗志的数十名志工着手拿起锄头、剪刀等工具,清理淤积池水、倾颓树木,历经数月努力后,成功将湿地整治成「日赏蝶、夜赏萤」的生态园区,并陆续扩大计划,整治寺方另一块土地,完成友善梯田步道,串联园区各处,完成「上善池生态园区」。

祖田里长吕惠美表示,水生态亲子公园、上善池生态园区如今已是土城区重要的赏萤地点,地方志工也与土城区自然景观保护协会合作,研习生态课程,妈祖田每逢4、5月固定举行生态导览活动,一释出报名就秒杀,非常受欢迎,园内的自然生态也大受好评。

除了赏萤导览外,祖田里2016年起也结合地方庙宇办理「妈祖田文化祭」,每年10月都吸引上百民众参与,由志工带领民众沿途导览壶穴、福成宫夫妻树、普安堂、妈祖田二通坑、相思炭窑等妈祖田自然人文景点,宣扬爱乡爱土、珍视环境的精神。

除了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妈祖田也有处200多年历史的大安圳引水口,是清朝时期开凿灌溉土城、板桥农田的重要水圳,一旁仍保有工人休憩的圳寮,但因久未整治,早已荒废不堪,为了保存耆老们的童年记忆,地方也着手整治活化,重整圳寮和周边环境,如今已成为地方居民齐聚办活动的休憩空间。

大安圳引水口 变身历史据点

吕惠美说,大安圳是1736年开凿的水利渠道系统,水圳将大汉溪水导引至板桥、土城农地灌溉,大安圳所在的溪头路,早年是当地最繁华的街道,但碍于圳寮是国有财产署管辖,直至去年才透过地方民代协调,再经由市府社区规画师计划,着手修复。

大安圳周边圳桥经过在地民众拼贴磁砖后,摆脱以往破旧样貌,圳寮经整修后,墙体也放上不少在地历史照片,整个社区角落焕然一新。

土城区长陈国钦表示,妈祖田是土城的生态潜力股,近年赏萤生态、大安圳遗址整治成果有目共睹,未来捷运三莺线妈祖田站落成后,妈祖田也可顺利发展成为历史导览景点,结合捷运站点规画小旅行,既发挥观光效益,也让在地历史能延续保存,让土城人找到更多在地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