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乡愿景》南寮村 变身绿色旅游胜地

澎湖湖西乡知名的「摩西分海」风景区旁边,有一座传统小渔村南寮,吸引众多游客造访。(张茂雄摄)

动员令

在澎湖湖西乡知名的「摩西分海」风景区旁边,有一座传统的小渔村南寮,连续2年蝉联「全球百大绿色旅游胜地」,这个常住人口只有200人、户籍人口766人,且90%都是老人居住的村落,是澎湖少数具备农、渔村特色的社区,10多年来在农村再生计划帮助下,摇身成为澎湖相当具旅游体验价值的胜地。

11年努力推动

南寮村积极投入农渔村再造运动,并多次获社区总体营造殊荣,可说是澎湖县传统农村再造计划的典范。特别是在社区理事长陈有择、村长赵浚彬等人11年来努力推动下,获得澎湖县政府农渔局与农委会投入资源大力支持,从社区环境美化开始,重新整理保存村庄中传统建筑与设施如菜宅、鱼灶、老井及古厝等,还利用农渔村造景的美学深化,导入海废艺术、牛屎窟、坐牛车、蒙面海女、古厝参观、包头巾,以及炒花生、磨豆浆等传统美食,不仅供游客参观拍照打卡,更让游客深入体验澎湖传统的农渔村人文风情。

但台湾的社造运动成败关键,仍取决于青年参与程度,如果年轻人愿意重新走入农渔村亲近土地,就可以经由传承成为典范。为此澎湖县政府尝试推动「澎湖好农」平台,除希望打造一个农业品牌形象外,更以创造澎湖农村新价值的模版为目标。

有人潮无钱潮

南寮村这10年来,在社造运动的成绩斐然,但因年轻人不愿回乡一起参与,也是社区面临的最大困境;陈有择无奈指出,观光旺季的时候,受惠于北寮摩西分海的观光人潮,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会进来南寮参观旅游,但村内只有一家小冰店、一家杂货店,人潮有却无钱潮,根本就是一种浪费。

陈有择说,南寮社区发展是一种新型态的旅游模式,近几年导入全新的「体验经济」,他今年刚从台电退休,算是一个「年轻老人」,却必须带着许多「资深老人」,穿梭在南寮村的巷子里,协助大家整理环境,因为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涌入,在海废浮球、龟壁海墘、一号古井、许返古宅、浮球大道等IG网红打卡景点拍照,如果环境脏乱,要如何吸引大家的青睐?

澎湖沿菊创办人高一笔曾帮南寮社区,规画一系列课程与游程,还找来社区居民上课研习,希望在活动中心以西式自助餐方式,将传统的澎湖料理包装成经典美食,虽然吃过的人都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但村中老人认为做餐饮实在太累,最后社区只接受团体订餐,而没有常态性的餐饮服务。

体验经济正夯

陈有择说,这种把农村生活模式转换成未来的营运模式,是当初社区创生的目标,希望能透过类似活动的催化,为澎湖南寮村建立新营造模式,做为日后青年学子走入农渔村的典范。不过,最后却是南寮风车有机农场,误打误撞开启「体验经济」的经营方式,让南寮这几年的社造终于开出一朵小花。南寮经验希望能给相关单位重新思考,拟定出新的策略,最后带给南寮村崭新的气象,成为澎湖其他社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