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觉:完美主义与“硬件依赖”心态是一个陷阱
Hi,我是心觉,带你用潜意识化解各种焦虑、内耗,建立无敌自信;教你财富精准显化的实操方法;关注我,伴你一路成长!
每日一省写作221/1000天
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总喜欢抱怨硬件条件不满足,总喜欢先把硬件条件准备得“完美”,不停地在准备,疯狂地买硬件,好像硬件条件满足了,就能一切顺利,事情就能做成一样
然而,过度追求硬件的完美往往成为一个陷阱,比如:
一个人想做直播,找场地,买几个高性能手机、补光灯、绿布、一体直播机(由于追求完美或场地条件限制,买不到合适的,还自己亲手买配件组装)、声卡、自动点赞器(作弊用)、精心准备一套套的话术等等,然而当他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开始直播,结果播了两场,发现没几个人看,于是又开始怀疑是不是灯光不好,话术不好,背景布不好,表情不到位等等,又开始新一轮“硬件准备”
一个人想做自媒体矩阵账号,由于人比较懒,不想带很多手机,就买了几个云手机、一台高性能电脑、梯子、指纹浏览器、办很多手机卡等等
,然而当他准备好了之后,发现没有内容发,不知道发什么,或者发了几个没啥流量,就坚持不下去了
一个人想健身,不想出去跑步,就买了跑步机,哑铃、杠铃、仰卧起坐器、瑜伽垫,仿佛要把健身房搬到家里。但是跑了两天就不想跑了,所有的设备就开始落灰
很多人立志要学习一项新技能,比如学英语、学编程,或学乐器。但他们总是在“装备”上下功夫——购买昂贵的英语学习软件,或许还买了语音识别设备和翻译笔;学编程则投入了高端电脑、好几块显示器、最新的编程书籍;学乐器时不断升级音响设备,购置专业音频接口、顶级耳机、采样库,甚至连房间的声学装修都不放过。所有这些看似是积极的投入,实际上常常成为一种“仪式化准备”,却并未真正推动学习的实际进展。结果装备买了一大堆,真正去实践和持续学习的时间却很少。
一个想写小说的人,不断为自己添置灵感记录本、键盘、蓝牙耳机,还购买了许多写作教程、励志书籍,甚至还专门打造了一个隔音写作空间。然而,他却始终未能写下几千字的初稿,因为他总觉得“条件还不够完美”,总想着有了更安静的环境、更舒适的椅子、更美的茶杯,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实际上,这种“硬件准备”成了拖延的借口,而不是创作的推动力
有人想开个小店,或者做个副业,比如烘焙、手工艺、拍短视频等。他们在家中堆满了器具,比如专业的搅拌机、各种烤箱工具、模具,甚至还买了专业的摄影设备、灯光、背景板等,想着有了这些设备才能把生意做起来。但实际上,生意还没起步,家里却被堆满了“装备”
很多人想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坚持早起或健康饮食。他们一口气买了智能手表、定制化食物称量工具、各种膳食补剂、专门用于记录健康数据的应用软件,甚至还配上了空气净化器、净水设备,幻想这些装备可以帮助自己更健康。这些繁复的“准备”常常让人焦虑,心里想着“准备还不够完善”,从而迟迟未能真正开始行动
某人决定学一门新语言,他买了各种教材、学习APP、AI工具、训练AI智能体、记忆卡片、音频课程,甚至还为自己配置了一个录音系统来纠正发音。然而,学习过程才刚刚开始,他就因这些“工具”迷失了方向。他过度依赖这些工具,却忽视了最基础的交流和实用练习。其实,一门语言的学习,更多来自于实际运用,尤其是开口说、反复练习,而不是工具本身
许多人开始学习潜意识开发时,认为光靠一两本书是不够的。他们会购买大量相关书籍,从弗洛伊德到荣格,再到现代心理学的各种研究,甚至会买各种冥想、心理暗示、内观等课程,生怕自己学到的理论不够完善。仿佛读完这些书、上完这些课,就能深入潜意识。然而,书架上堆满了尚未翻开的书,课程也只是听了一遍,真正的实践少之又少。他们被动等待“掌握足够知识”的那一天,却未曾用心去体会每一刻的自我觉察。
一些人认为冥想空间和环境至关重要,想构建完美的冥想空间,结果在打造理想的冥想室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他们会买舒适的坐垫、调节温湿度的设备、香薰、助眠灯光,甚至用到最好的降噪耳机,只为能达到“最放松的状态”。可是,等到一切准备好,才发现真正进入潜意识的难点不是硬件条件,而是自身的内心波动。他们的心依然杂乱,很难平静下来,因而继续在“找更适合的工具”上打转,却始终未能深入内在
一些人渴望快速进入潜意识,因而对各种辅助工具非常执着,迷信各种“辅助工具”,比如脑波刺激仪、引导性音频、光谱眼罩等,以为依赖这些设备就能快速接触潜意识。他们甚至会寻找各类能诱发意识改变的音频、音乐,花大量时间挑选、试用,却没有真正学会安住于自己的呼吸和感觉之中。于是,这些“辅助”不仅没有带来更深入的内观,反而让他们更加依赖外界条件,逐渐失去与自己内在真正的链接
有些人在潜意识开发的实践中,给自己安排了繁复的仪式,精心设计仪式化的冥想流程,比如特定的起床时间、特定的冥想姿势、规定的引导词和心理暗示,甚至为每个环节都设置时间限制,仿佛跟随这些精心设计的步骤,就能顺利进入潜意识。然而,过于仪式化的流程反而可能增加了精神负担,使人不敢突破这些“条件”。他们对潜意识开发的专注力被流程本身取代,忽略了内在本该有的开放与流动
这种“条件依赖”在潜意识学习者中尤为普遍,因为潜意识探索本质上是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路径,没有具体的成功标准,因而人们更容易抓住外在条件作为安全感的来源。但正如荣格所言:“意识的扩展来源于对自身的真诚理解。”
与其在外界寻找所谓的“完美条件”,不如简化一切,直接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潜意识的探索更多的是“在静默中观照自己”,哪怕只是每日的五分钟,只要持续地观察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受,一步步深入自己的潜意识,就远比追逐外在条件更有成效
对于这些人最可怕的不是准备的硬件有多少,而是永远觉得不够好,而且不是1天准备好的,可能是花1个月,6个月,甚至1年都在准备,一直在挑选,买了不满意退,买了不满意退,不仅耗费了金钱,更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准备完一轮,试用了一两天,觉得不够完美,又开始新的一轮准备,陷入无限的“恶性准备循环”中
“硬件思维”的本质,是一种对外部条件的过度依赖,而这种依赖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层的内心不安与对失败的恐惧
这种心理状态源于潜意识中的“完美主义倾向”和“对自我能力的不信任”
在更深层的潜意识中,这种思维模式反映了人们渴望安全和掌控,逃避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本能
在最深的潜意识中,其实是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无知或不认可,至少潜意识深处没有重视。可能是把一件事情想得太简单,以为硬件准备好,就能干成;也可能是把一件事情想得太复杂,以为只有所有硬件完美准备好了,才可以开始做。无论是哪一种,都没有意识到个人能力的构建才是核心,
持续地干、长期主义才是制胜的法宝,聚焦能量、践行能量守恒定律才是捷径
人们在行动前不断准备,实际上是一种“拖延”,也是一种心理逃避。与其担心自己的能力或可能遇到的困难,不如直接开始,从错误中成长。硬件可以是辅助工具,但它无法代替核心的能力锻炼和实践。就算你靠买设备做起来了,只要这个设备别人也能买到,或者用类似手段达成,你也分分钟被模仿超越,最终只是昙花一现。正如《道德经》所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有时,不完美的起点反而能成就更真实、更有价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