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国内第一本器物修造专著《修造》出版面世|退藏
2021年11月,国内第一本器物修造专著《修造》出版面世,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值新书发布之际,退藏对《修造》作者曹庆励做了一次独家专访。谈谈修造的概念、来源、意义,以及手艺人之心。
关于手艺人
曹庆励
1974年生
现居福州
职业手艺人(金工锻造.修造)
经历
2013年,於广西柳州创建“那个山头”工作室;
2015-2017年,期间受央视纪录频道《传家》采访拍摄纪录片,中国国际电视台《绝色中国。向美而锔》采访拍摄纪录片,乐视视频采访拍摄《锔瓷补碎》纪录片,《茶道》《大艺》《问道》《七尚》等杂志专访报道。接受新华社专访并报道《曹庆励,古老手工艺的现代传承人》;
2017年,於苏州本色美术馆举办“残语”手作个展,并受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
2017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师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前田宏智教授学习日本传统象嵌技法;
2018年,移居福州。期间受央视纪录频道《百工图》和《文脉中国》采访拍摄纪录片;
2021年,上海。艺术与设计展·今日匠新。上海大沪联合艺术空间;
2021年,出版专业著作《修造》一书,由中国轻工出版社出版发行。
01.出版机缘
《修造》,曹庆励著,2021年10月出版
程香:首先请曹老师谈谈《修造》出版前后的机缘。
曹庆励:四年前,在苏州我的“残语”个展上(本色美术馆),中国轻工出版社龙社长第一次见到我的器物,觉得很有意思,当时就联系到我,希望我写一本关于修造的书。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四年。
这本书修修改改过程颇为曲折。最初写了5万多字,后来删了一大半,留下了2万多字。尽可能都讲干货,不去讲故事。
出版于我而言是第一次,比如说书里面有很多口语化的东西,编辑本来是不同意的,说你必须要书面化一点,就像教材一样的。我说我是个手艺人,我又不是写书的,所以光这个校对就搞了很多次。最后还是很感谢龙社长的包容,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一个手艺人朴实简洁的语言。
02.何谓修造?
曹庆励修造作品
程香:为何取书名为《修造》?曹老师认为,何谓修造?
曹庆励:“修造”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实是在试图阐述一种全新的工艺门类。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对古董器物纯粹的修复,也不简单属于新造工艺,而是介乎这两者之间。古代的人们没有这样做过,也没有相应的术语名称,所以我提出了“修造”一词,并以此命名了我的这本书。
所以何谓修造?我的理解是,当代人以残缺器物为底托,重新赋予它一种美学思考和精神思想,强调的是“修”与“造”的高度契合。需要手艺人对古器、修复手段、历史、文字、艺术审美等都有一定的知识架构。
03.修造不等于修复
曹 庆励修造作品
程香:修造和传统的古器修复,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曹庆励:修复在中国传承已久。中国人惜物,很多坏掉了的东西,老祖宗有多种方法修复。仅从瓷器修复上来看,常见的方法有锔钉、漆补、镶嵌。但这些方法都只是以恢复原状、恢复使用机能为目的,或者是防止它继续损坏下去为目的。
我今天做的“修造”,已经不是修复这么一个概念了,它甚至是把器物本身的缺陷扩大。所以,修造在我的定义里面,它包含了修复,但不局限于修复,更重要的还有“造”的成分。
这种修造,会表现出作者对于器皿的一种认知,赋予它自我存在。但这种自我的赋予是有度的,而不是无限度的。并不是说什么都能往上面加,首先要抓住它自己呈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器皿的本来面目,才是决定修造加几分或减几分的重点。
而传统的古器修复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自我,或者说不允许你给它附加自我。这是和当代修造本质上的区别。
04.修造的意义
《修造》书影
程香:为什么您要去花那么大的精神去研究修造,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在这本书里,您想表达的观念是什么?
曹庆励:在这本书里,我觉得有两个想要表达的点,一个是工艺的态度,就是做手艺这么多年下来的一个心得。第二个的话,是从鉴赏的角度切入,也就是如何切入欣赏那些古代残缺的器物,为收藏提供一个思路。
相对应的,《修造》一书的读者有两类人群,一类是本身就是做修复的手艺人,如果他能够看进去,基本上就能知道我大概的一个思路。第二类可能是对古陶瓷感兴趣的群体,不妨透过书里呈现的古代器物的修造,换一个角度去欣赏古器的残缺之美。
所以提出了修造的新概念,算是这本书最大的一个意义了。
05.从锔瓷到修造
从锔瓷到修造
程香:以往圈内对您的标签印象可能更多地停留在“锔瓷”手艺人上面。今天您提出一个全新的“修造”概念,出发点是什么?
曹庆励:的确,过去很多年,直到今天,很多人把我定义为做锔的。但我觉得这不准确,因为锔在我的工艺里面,它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太大,只是其中的一个技艺而已,用单一的技艺来标榜我的创作,多少有失偏颇。
应该说,锔只是我进入手艺人行业的缘起,是一个最初的手段。如果说有使命的话,我进入这个行业就是为了超越它。或许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强的自我意识,但是做着做着,就发现锔已经不能满足于你了,然后你才发现其实里面有很多可为的东西。如果你只局限在那一点点上面,最多也就是个匠人。
我在这本书的自序里,说自己是“手艺人”,现在我更愿意称自己为手艺人,不是简单做锔的,只是一个手艺人。至于用哪些手艺实现我脑子里的想法,这个过程还会一直更新。
05.做一个朴实的手艺人
《修造》书影vs曹庆励工作台
程香:对,从修到造,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您在书里讲的都是很朴实的东西。
曹庆励:是的,现在有些手艺人就是把这种朴实的道理忘记了,过于标榜一些那种看起来很光鲜亮丽的东西。还有一些手艺人已经被妖魔化了,而手艺本身就是很朴实的,没有什么大不了。我觉得当你把手艺做得好似很高深以后,就离本身已经很远了。
你有一门手艺,每天做着自己爱做的事,能够养家糊口,正好你有天赋。这就是手艺人再好不过的状态了。
程香:这本书的出版,对您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曹庆励:我觉得这是我做手艺人的一个阶段性小结。我这辈子可能出三本书,这是第一本,修造。然后第二本是锻造,就是讲金工,最后一本可能是漆造(笑)。
附/
曹庆励自序
(节选)
曹庆励在工作中
修造,是一门工艺。
但我所理解的工艺,并不是今天一般而言的一种作为特定专业类别的“工艺”。
工艺,是工与艺的融合,是一种创作状态,是某一类具有特殊高度的事物的一种存在方式,比如艺术。工与艺的品质,才是事物高低的分界,才是事物间可见的边缘。
曹庆励工作室“那个山头”一角
工与艺之别,不是二者何为本质,何为前提意义上的分别。二者之别,根本上是在并列的意义上出现的,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并列具有重要性的意义上,二者高度的和谐与融合,几乎成为一切具有品质的事物的真正本质。甚至,在进入人所接受的视域中,二者必然会有大面积的重叠,你分不出何者为工,何者为艺。我理解的“工艺”,在一定意义上,是具有人类创造性事物的共同本质。
所以,修造是一门工艺。这门“工艺”包含有技法、材料学这类属于“工”的内容,也包含有一种艺术观念,一种审美价值,一种品位,属于“艺”的内容。“工艺”是我对器物的一种理解,对生活的一种理解。而“修造”就是在此意义上的,对于器物和生活的一种个人观照下的观念与实践。
《修造》书影
我不赞成通常所言的艺术观念,那其实是一种狭隘得几乎错谬的观念。它直接把“艺术”与“工艺”做出对立,它既没能理解工艺,也没能真正领会艺术何谓。我不是说我的看法一定对,也不是要主张取消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我想说,艺术不是几个特定门类的简单叠加,像玩拼图一般,把给定的碎片拼出给定的图样。艺术更像一道分水岭,它是高与低的分水岭,是丰富与贫瘠的分水岭,是雅与俗的分水岭,是有意义和没意义的分水岭。谁说的都不算,世界作为一种自然标准,在人类的创造性事物中,在这个庞大的总量中,我们自己去看,“看”事物是其所是,“看”出这样的一道分水岭。
“艺术”是工与艺的鼎力成就
“艺术”是工与艺的鼎力成就,于史于理都是如此。艺到工不到,力有不逮,仍难见艺,于工处见艺,工是前提,无工无艺,是一种。艺以遣工,有的放矢,工乃为工,否则只是局部动作,是一种。工成艺成,工到艺到,见工则见艺,亦是一种,于史不乏其例。过分强调观念与主题在一个“艺术作品”中的决定性意义,是有失偏颇的,是脱离实践者的狂妄,甚或是偷懒者的坏借口。
匠有高低,但大艺术家必是良匠。大匠者,工之极也。极致之工,在我看来,也是艺之一种。
于此,我个人觉得重要的是,一个作品造出来,放在那,你来看,并相信你把它看作了什么。是什么便是什么,没有争论。
艺术在本源的意义上,不正是面向生活,发生生活,提升生活?艺术之维原本就深深结构于人类的劳作之中——能够为之劳作的心灵,本已含蕴一种起着作用的艺术力量。我一直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是有着深度情感张力的劳动者,他享受着艺术,也享受着劳作。
好的手艺需要有艺术的自觉性
我只是一个一直尝试理解器物并乐于为之劳作的人,我也是理解着生活并不得不劳作于生活的人。生活是我最原初的经验。不过,我也杂乱地翻读过一些书,虽不见得都紧密关乎专业,但都深深埋入心灵。我想,一种表达惟当它近乎与生俱来时才更富生命力。我想,我还是从我的手边,从我的生活里开始劳作,更为切实。至少其中有我感觉牢靠的真实,我能懂。我不理解的事物于我而言,有何意义?
我绝不否认手艺中的艺术之维,不否认器物之上的艺术与美。就此,我必须说——好的手艺需要有艺术的自觉性,好的器物自然具有一种生动的艺术感。这是无造作的艺术感,它是为着生活而敞开的美,是那样的舒适自主。手艺人有他该懂的艺术。
那么,我也许是一位手艺人。
撰文|程香
摄影|周昂
-END-
▂
《修造》
作者:曹庆励
摄影:周昂(乌鸦酱)
出版发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印刷: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开本:787×1092 1/16
视觉设计:壹号书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购买《修造》
定价:298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