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建议 让民众低利贷款买容积

台北市南机场整建住宅的房屋空间普遍不大,多落在8至12坪大小,有居民担心都更后若无法1坪换1坪,重建后生活空间恐怕再压缩。(本报资料照片)

台北市除人口高龄化,建筑物也进入「超高龄」亟待都更,但现行制度下,多数都更案难以1坪换1坪,致使民众却步。学者认为,政府应该要有「健保有自付额」的概念,可采取使用者付费,透过优惠低利贷款给民众就是非常好的方法,甚至可透过释放更多容积奖励,增加建商销售总额打平成本,进一步压低民众及地主的自付额。

台北市进入大都更时代,截至2024年3月,台北市屋龄30年以上建筑物占总栋数75.98%,屋龄50年以上建物又以大同区比率达50.30%最高,都更刻不容缓,但受到「地价」、「造价」、「地主的期待」影响,都意味着都更后新屋空间恐怕会缩水,降低民众都更意愿。

对此台北市副市长李四川也抛出「市府提供贷款利息补贴」方案,借由购买容积达成1坪换1坪的效果;政治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咨询委员、政大地政学系教授林左裕表示,1坪换1坪是前台北市长郝龙斌时代提出,用以鼓励大家配合政策推动都更,早期营建成本相对较低,部分区域确实有机会办到,只是随物价高涨,人力、工料成本都通膨高涨下,1坪换1坪愈来愈难达成。

林左裕指出,建商的成本高,分配给地主的利润不足以支应整个营建成本,1坪换1坪变得很难达到,反而政府应该要有「健保有自付额」的概念,才能够达到都市更新双赢,甚至是建商、住户以及公部门三赢的局面。

他认为,既然1坪换1坪愈来愈不可能,政府提出来的奖励要有其他管道,同时也要鼓励民众配合,例如优惠低利贷款就是非常好的工具,增加容奖给建商有更多的总销售额也是方法,可以撑起营建成本,压低民众及地主自付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