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世界朝两极、多边化发展

「中国『带路战略』十年总检讨」座谈会19日在台北举行,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执行长董立文(由左至右)、中研院欧美所研究员林正义、前驻美大使高硕泰、国策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田弘茂、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台新金控首席经济学家暨永续长李镇宇等出席讨论。(朱绍圣摄)

大陆推动「一带一路」战略10个年头,多位学者指出,其虽未达成最初设定的各项目标,串联欧亚大陆看似失败,但在其国内区域发展、能源战略与内部宣传上初步有一定成效,且仍有约8成以上开发中国家对「带路」构想表达高度兴趣,全世界一定程度是朝向两极化、多边化的对抗格局发展。

由国策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带路战略』十年总检讨」座谈会19日在台北举行。中研院欧美所研究员林正义观察,随着大陆经济成长迟缓,对外投资资金持续枯竭,其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关注不可能一如过去。

林正义指出,相较而言,由美国拜登政府带头,七大工业国(G7)成立的「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计划」(PGII)才正要开始落实。美中两国不仅在传统国际安全建构上,连对全球基础设施的援助,呈现「两套标准」与「两个集团」的趋势愈来愈明显。

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张国城则指出,中共认为,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等,会带来民族矛盾和维稳压力,所以「一带一路」与其说是大陆的对外政策,不如说是发展其西部区域的「内太空」。同时,带路战略对大陆回避海路风险、保障能源输入安全还是有一定助益,对内部宣传也有效果。

然而,张国城也说,在俄国遭受西方制裁和禁运后,中欧班列中长期都会面临「空柜」等问题,或将影响一带一路的经济效益。但在「不在意内部压力,不介意外部压力」的非民主国家特质下,只要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继续执政,北京就会继续推动带路战略。

尽管「带路战略」串联欧亚大陆的目标看似失败,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沈有忠指出,从此次带路峰会可以看到许多非洲、拉美等南半球国家,及约8成以上的开发中国家对带路构想表现高度兴趣。他据此直言,全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是朝向以中国为首(经济为核心)与以美国为首(区域安全为核心)的两极化、多边化集团对抗格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