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者: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坚持「一纲四目」

▲5月初宋楚瑜访陆后,施明德等人又发表谈话谈两岸议题,一波又一波的谈话,两岸政治热度又重新被炒起。(图/本报资料照)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反服贸事件爆发以来,两岸关系何去何从成为台湾社会热门话题。大陆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党朝胜也在《中国台湾网》撰文指出,当前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坚持「一纲四目」,对进一步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几点思考。

党朝胜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进入巩固深化阶段,一些新情况的出现,使如何进一步巩固两岸关系现有成果,开拓两岸关系新的前景,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党朝胜认为,目前唯有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并从厚植共同利基、加强情感联结、明确目标愿景、坚守政策底线四方面着手(党朝胜将之称为新的「一纲四目」),才能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创造更加坚实的物质与精神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一、必须坚定道路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维护台海局势和平稳定、推进两岸关系不断深化发展,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总体指导思想

选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是历史必然。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早已从过去的「法统」之争(即对「中国代表权」的争夺)、统「独」之争(是否要走向「台湾独立」),转变为两岸交流合作广度、深度与两岸同胞日益增长的对两岸关系全面深化的需求严重不足的矛盾。

因此,2008年5月岛内台独」政权跨台后,两岸共同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自从两岸关系翻开历史新页后,两岸间告别了过去那种对立动荡的局面,进入前所未有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阶段。自此,两岸间减少了内耗,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密切,两岸同胞情感不断接近,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制也从无到有,日臻完善,特别是广大台湾同胞获得了安居乐业的环境。

可以说,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两岸同胞得以同受其惠,共用其利,自然获得两岸主流民意衷心拥护。实践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是最佳道路。

然而,「台独」分裂势力始终不甘失败,总想破坏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让两岸关系重新回到动荡不安的老路去,或者「只要两岸和平、不要关系发展、坚持『台独』分裂」。

岛内最近以「反服贸」为主要诉求的「太阳花学运」等事件,其实都是「极独」势力幕后操纵的结果。也因此,不少人要求「重新检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甚至有人认为,大陆对台一味「让利」纵容了「台独」分裂势力,今后应改变作法,采取「更强硬措施」。

对此,一方面要看到「台独」分裂势力的各种活动都是逆潮流而动,违民意而为,早被岛内主流民意所否定,另一方面,也不能因「台独」分裂势力的反扑动摇信心,而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两岸问题复杂性长期性

毕竟,过去60多年,特别是李登辉陈水扁执政的20年,让两岸关系积累的问题太多。同时,在两岸关系深化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新问题。因此,今后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更加广泛地听取各界意见,尤其要倾听基层弱势团体声音,用发展的观点、方法解决问题,才能使大陆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才能把好事办好,才能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二、必须厚植共同利基,扎扎实实地建构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关系

厚植两岸共同利基,就是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更加强大的经济动力

自1979年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以来,经济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两岸关系中最积极、最稳健的因素,并为改善和推进两岸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过去6年,又是依靠经济因素推动,两岸间实现了「三通」,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ECFA)等一系列重要档,两岸经济关系不断迈向正常化制度化,两岸经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日臻完善。特别是当前,大陆为应对国际新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为两岸经济合作与融合带来了强劲动力和有利条件。

然而,岛内一些「台独」分裂势力始终不愿看到两岸经济关系的密切,经常以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妄图阻止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深化进程。近期,独派更以所谓「学生运动」、「社会运动」抵制两岸经济的融合,甚至公开叫嚣「多赚10元不会比较富有,少赚10元也不会比较贫穷。台湾已经比世界上一半的人过得好」。

对此,大陆一方面要深刻揭露「台独」分裂势力的虚伪面目,让大家明白,独派的这些所作所为不仅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相违背,而且不利台湾经济寻求新突破,甚至与其自身利益都相悖。

另一方面,两岸要抓住大陆不断深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加强形势、政策、发展规划沟通,增强经济合作的前瞻性协调性,加快拓展产业合作,扩大双向投资,深化金融服务业合作,探索新的合作途径,并努力务实探讨经济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和可行途径,为两岸经济合作增添新的活力,进而厚植两岸共同利基。

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切实照顾岛内弱势群体,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在两岸经济融合过程中获利受益,争取更多岛内民众认同和参与到两岸经济融合的大潮流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