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带路战略」10周年 学者:世界朝两极化对抗格局发展

「中国『带路战略』十年总检讨」座谈会19日在台北举行,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沈有忠(由左至右)、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助理教授张珈健、国策研究院副院长郭育仁、中央警察大学公共安全学系副教授游智伟、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国防大学军事研究所教授马振坤出席参与。(朱绍圣摄)

谈及「带路战略」对南亚与东南亚国家的影响,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助理教授张珈健(中)表示,大陆国家发展利益的实践自然会在具体运作中与其他国家产生重大分歧。(朱绍圣摄)

由财团法人国策研究院文教基金会、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主办「中国『带路战略』十年总检讨」座谈会19日在台北举行。多位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中国大陆「一带一路」战略连接欧亚大陆的目标看似失败,但仍有约8成以上的开发中国家对带路表现高度兴趣,全世界某种程度是朝向两极化、多边化的对抗格局发展。

针对中共带路倡议10周年对南太平洋局势的影响,中央警察大学公共安全学系副教授游智伟首先表示,中共对南太平洋的投资总额约76.68%集中在澳洲,其中以能源类别投资居多,以煤炭为主,与大陆的能源需求相仿,因其境内的资源需求所致。对其他南太国家的投资倾向则深受地缘政治影响。

游智伟观察中共与南太平洋国家的互动模式指出,中共偏重从实际却高度争议的合作项目开始,譬如2011年与斐济签订警察协议,及与索罗门群岛的安全警务合作等。但上述实际议题的互动却提供南太岛国一个美澳之外的选择,大陆已相当成功侵蚀美澳势力范围,未来该地区仍是美中角力的另一战场。

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助理教授张珈健则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指2008年金融海啸后,开发中国家面临资金缺口。而北京提出「带路战略」的目标有三,即输出过剩的中国资本、维持中国继续以出口导向支持技术升级的发展模式,及结合上述二者扩大中国在全球的政经影响力与话语权。

谈及「带路战略」对南亚与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张珈健认为,大陆国家发展利益的实践自然会在具体运作中与其他国家产生重大分歧,包括债务问题、大陆借贷利率高恶化当地债务问题,及基建工程未考量地方环境与水文等。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虽提新的3个倡议,以改善相关问题,但成效仍需评估。

而被视为大陆「带路战略」重点目标的欧洲地区,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则直言该倡议已在当地呈现出许多负面效应,包括经济依赖性增加、中国政治影响力扩大所导致的政治经济胁迫问题,以及债务风险和中国企业对欧洲本土企业的挑战,也让欧洲国家在某些安全问题上与美国和其他盟友产生分歧。

国防大学军事研究所教授马振坤则观察,一带一路倡议本身为经贸结合外交的政策,最初无直接军事意图。但在推动一带一路的同时,中共也展开军事扩张的举动,已对区域秩序与周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与挑战,美日韩菲越等国纷纷调整对中政策。

马振坤指出,中国周边各国由原本着重与中国的经贸利益,转而关注中国军事扩张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反映出中共深谱「远交近攻」之谋略,却忽略了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近日中共官方标榜过去10年的一带一路风华,但在台湾民众眼里却是10年军事扩张的肃杀。要改善两岸关系,北京得先懂这层道理。

与谈人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沈有忠总结时表示,尽管带路倡议连接欧亚大陆的目标看似失败,但从此次一带一路峰会可以看到许多非洲、拉美等南半球国家,及约8成以上的开发中国家对带路表现高度兴趣,全世界某种程度是朝向两极化、多边化的格局发展,尤其是以经济为核心、中国为首的集团,与以区域安全为核心、美国为首的集团进行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