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专家与青年对谈第三势力生存空间 「零和」选制下争夺有限资源是困境

▲学者专家与青年对谈第三势力生存空间。(图/记者陈弘修翻摄,下同)

记者陈弘修/台北报导

对于台湾政治除蓝绿外,是否还有第三势力生存的空间,前亲民党发言人、政治专栏作家吴昆玉表示,台湾绝对有第三势力政党的空间,即使在威权时代,每个城市仍有20%的游离票,乡村地区也有10%左右,但是第三势力在台湾的「零和」选制下争夺非常有限的资源,操盘手们太现实也太精明,没有思考长远的规划,只想着如何善用关键少数。

Y’s Day「周三青年日」4日晚间举行青年座谈,主题为蓝绿之外?台湾第三势力的生存之道,吴昆玉是在这场座谈会中做上述表示,同场受邀的学者专家还包括台湾教授协会长陈俐甫、福和会青年部主任周德望、小民参政欧巴桑联盟副秘书长沈佩玲、台湾团结联盟党主席周倪安,以及身兼台湾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董思齐。

台湾教授协会长陈俐甫表示,从1919年的日治时代开始追溯台湾的政党政治历史,包括台湾民众党和台湾地方自治联盟参与的1930年代地方选举,都是台湾的政治启蒙经验,可惜国民政府来台后,台湾人的政治参与又受到二二八事件的影响而沈寂下来。

陈俐甫表示,在民进党成立,最先成立的第三势力其实是建国党,建国党如其民是主张建国的本土派,但他们也是「第一个发展失败的第三势力」,远早于从国民党分裂出来的新党。根据他的观察,台湾的政党经验受到国民党的独裁对抗影响,发展出非黑即白、强调党的意志的「刚性政党」,目前两大党都是属于刚性政党,但民众期待的却是美国的自由政治与开放的政党,因此产生冲突。

▲台湾教授协会长陈俐甫。

▲前亲民党发言人吴昆玉。

前亲民党发言人吴昆玉直言,台湾绝对有第三势力政党的空间,即使在威权时代,每个城市仍有20%的游离票,乡村地区也有10%左右,政党政治开放后,新党初战即有超过20%选票,亲民党则有超过30%,这就是「非蓝非绿」既有大党以外的政治能量。

对于台湾第三势力为什么发展得如此艰难,吴昆玉分析,第三势力在台湾的「零和」选制下争夺非常有限的资源,「第三势力的操盘手们太现实也太精明,没有思考长远的规划,只想着如何善用关键少数」。他认为,第三势力要站得住脚,就必须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主张,作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

福和会青年部主任周德望表示,若从统独意识、保守/进步价值、成立方式、正当性的来源等框架来分析台湾政党光谱,他服务的福和会就是支持台湾独立的偏保守派政党,而新党就是从既有政党的政治菁英分裂而来,太阳花等基层社会运动亦产生了新的政党。周德望直言,小党只靠理想是无法生存的,「支持者可以只谈理想,但政党必须负责任地带领支持者完成这个理想」,因此小党决策者必须思考生存策略,努力活下去。

▲福和会青年部主任周德望。

▲小民参政欧巴桑联盟副秘书长沈佩玲。

小民参政欧巴桑联盟副秘书长沈佩玲分享自身经验,2017年单纯只是妈妈揪团参选,直到2019年才正式成立小民参政欧巴桑联盟,并在上次选举一跃成为台湾第五大政党。沈佩玲说,自己的成长过程跟政治完全沾不上边,而是先成为妈妈,发现周边环境对母婴不友善,又选不出符合亲子需求的政党,因此才走上政治路,自组政党,为下一代争取更好的生活环境。

台湾团结联盟党主席、前立委周倪安认为,多元声音本来就是民主社会的常态,厌恶蓝绿的选民一直存在,如果没有合理的选制,让这股离散的力量得到转换,就会出现民众党这样投机、不负责任的政党成为第三势力的代表,所以,选制一定要修正,让小党能跟大党一起公平竞争。

▲台湾团结联盟党主席、前立委周倪安。

▲台湾公共策益召集人、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董思齐。

台湾公共策益召集人、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董思齐表示,身为多元民主的国家,除统独议题外,台湾还有许多值得讨论的政党政治议题,包括:社会分歧、民主选举的游戏规则,以及小党的运作空间与生存方式。

董思齐指出,若从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史来看,青年是引领第三势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台湾是多元民主的社会,期许青年世代可以在参与台湾民主深化过程的同时,勇于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以具体的政治行动与影响力,一同为青年世代来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