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茅山道士做环保 台湾倒退噜?

报导指出,近年来中国有数以亿计的人开始从各种宗教中,寻找人生意义,以摆脱当前的消费主义文化。更令人瞩目的是,中国宗教正在以「环境意识的觉醒」作为新时代的信念,以行动做环保,并获取信众的认同。

茅山住持表示「我们不缺钱——缺的是对环境的尊重」。这话出自古来崇尚自然的道士,也算贴切。当一般大陆民众正为经济成长放缓而感到些许惶恐时,住持却反批过度的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伤害。不过,报导也负责任地说明,领导人习近平也呼吁要让中国回归到「生态文明」的根本上,一个「青山绿水」的愿景。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要如何取得平衡,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目前大陆给出的答案,就是产业升级,并对传统工业提高环保要求。另一方面,各种宗教团体也纷纷成立了社会服务机构,监督污染排放者,并对在家园附近建造工厂或发电厂的规画进行抗议。

对道教徒而言,老子本来就是环保大神,所以茅山道士淡淡地说「道教有近2000年的历史——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不是新鲜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茅山道士认为西方的环保治标不治本,中国特征的环保主义,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污染的病根在「人心里的欲望」。

与之相对的台湾宫庙,对于环保单位在金纸,焚香,鞭炮等信仰活动上的干扰,发出了不平之鸣。症结在于,宫庙认为自身已改善金香的污染,减香炉,环保金纸,都是具体适应时代的措施,但环保单位仍不时在媒体上夸大宫庙制造污染,并不时稽查干扰,所以串连发起了一场反污名,护民俗的示威行动。

一时间,环保战争从产业延烧至文化。环保与文化间,是不是只有「是非题」可以勾选,而无平衡两造的可能?为环保而消灭民俗,或为民俗而牺牲环保?大陆宗教团体疯环保,又能带给台湾宫庙什么正面的启示?

将佛道两教的思想还原,不难找出「与自然共生」的原始教义,众生平等,道法自然,台湾的主流信仰可说本来就是「环保教」,那么,需不需要为了仪式而制造污染?从另一面来说,宫庙所制造的污染,远小于工业污染或汽机车的碳排放,环保单位在文化领域上的管理,宜缓不宜急,莫成为偏执的环保大神。

「禁止某一件事,并不代表解决问题」,一个台湾民间文创设计团队,站出来试图平衡环保与文化的龃龉,并以实际行动设计出「环保天灯」求取折衷,以减少天灯制造出来每次17吨的垃圾,又能延续这个国际知名的宗教庆典。这个例子就是一盏明灯,可让环保当局思考,能否透过与文创产业的合作,辅导金香业者创造新产业,改良旧习俗,又能减少污染。

环保,产业,文化之间,没有孰轻孰重的问题,必然要从中求取平衡,让各自健康发展。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