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艾俐专栏》国民美食也沦陷
通膨的压力无孔不入。(资料照/洪凯音台北传真)
最近5年回到台湾,惊觉百物齐涨。曾几何时,台湾的小吃是平价美食的象征,撑起「美食王国」的招牌,最近,连国民小吃也被通膨巨浪袭卷,涨幅令人咋舌,蚕食中产阶级的幸福感。
「八方云集」自2021年底以来已经第3次调涨价格,每次上调6%至7%,如今1颗水饺已飙到7元,15颗过百元。普通便当在120元以下已成稀有品,而位在木栅,马英九最爱的「明凤居」,如今1个便当多在220元左右。若每日三餐外食,保守估算1天也要花掉500元,让低、中薪族群难以负担。
台湾的房地产一直以来都昂贵得令人却步,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买房是「30年不吃不喝」也遥不可及的梦想。无奈之下,许多上班族选择退而求其次,买车和享受美食,毕竟「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一种最实在的幸福。然而通膨的压力无孔不入,连这点小确幸也逐渐被剥夺。
最近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中国研究项目主任伍国,发表他今年7月第4度访台后的观感就明确指出,餐饮服务水准总体不高,菜品简陋而量小,点菜方式五花八门;很多餐馆要「看老板及服务员脸色」,希望台湾朋友可以正视大陆的进步和变化,不再被过度的「优越感」、「政治化」所束缚。这些评语虽刺耳,却不无道理。
伍国这篇文章反映着两岸现实,笔者今年四度赴大陆的经验,行旅中发现在大陆的高级饭店只要台湾中阶饭店的价格;而在台湾小吃店的价格却可以在大陆中阶餐厅饱餐一顿,而且服务员在旁边,随时准备递茶添饭。对比两岸现况,如此场景令人唏嘘。
国民美食的通膨沦陷,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台湾经济的浅碟特性—外界稍有风吹草动,便足以引发物价波动。根据1111人力银行的调查,近7成的上班族自评经济压力沉重,仅38.5%的人能勉强收支平衡,其他人则入不敷出或负债累累。主要经济压力来源是生活开销、房贷、房租(马政府和蔡政府多年来还是无解,料想赖政府也不可能有成),还有近一半人勾选孝亲支出是压力,充分可见三明治世代的难为,代际鸿沟益形严重。
房价失控、贫富差距M型化,让一般受薪阶级深感绝望。年轻人不婚不生已成趋势,少子化加上高龄化又会使台湾经济低迷,形成恶性循环,台湾未来不见得平顺,也看不到光明前景。
今年是全球大选年,最让台湾人震撼的莫过于川普的回归,他不仅当选,还以压倒性的优势领跑,行政、参众两院都在共和党手中,等于川普全面执政。把共和党推上光鲜舞台的,莫过于民生经济,民众都认为4年来被通膨打败,生活品质倒退。过去以基层人民为核心的民主党,现在却是傲慢菁英、影视红星的集合体,再坚强的意识形态也敌不过人民生活的匮乏感。
正如1933年弘一法师在晋江草庵书写的对联:「草积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意在教导僧人,不能忘记庙外处处有苦人。延伸至今日,党政高官要注意外面受苦的人,否则基层反扑的浪潮是无法阻挡的。
台湾能否从国民美食的通膨中找到破局契机?答案仍有待未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