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車多樁少!用地寸土寸金 電動公車推展現隱憂

交通部力拚二○三○年全台市区公车全面电动化,如今业者开始面临车辆增加、充电桩不足窘境,须找地扩增充电站,恐提高营运成本。记者许正宏/摄影

交通部政策要力拚二○三○年全台市区公车全面电动化,但近来公车等客运业者屡遇电动公车发展困难,尤其电动公车数量逐年增加,充电桩、充电站用地却很难求,有车无电或充电「塞车」隐忧浮现;电动公车电池耗损速度超乎预期,也加重业者经营成本,恐阻碍电动公车发展。

电动巴士充电分快充及慢充两种,业者指快充可在十五分钟左右充到六成以上蓄电量,慢充至少要四小时,但都不如燃油车加油方便。另外,车辆除了停靠起讫站定点充电,当车辆变多,须另觅场地设充电桩等设施,场地与充电设施都属于业者成本,若要在都会精华区准备一定规模空地设充电站,成本更大。

为因应二○五○净零碳排的国家总体目标,交通部公路局推动在二○二四至二○三○年,达成市区公车和公路客运车辆电动化,争取编列六百四十三亿元预算,希望全台一万四千五百辆市区公车和公路客运在二○三○年时全面电动化。

全台电动公车逾一千八百辆

据了解,至今年一月,全台挂牌客运电动巴士逾一千八百辆,以台南市为例,目前已有九十五辆,预计下半年再添十八辆,电动公车普及率约百分之廿三,明年上看三成。

充电场址不足衍生「塞车」

电动公车数量日增,充电问题跟着浮现;因电动公车体积较一般房车大上数倍,锂电池充电时间动辄四、五小时以上,若充电场址空间不足,势必衍生「塞车」窘况,为解决眼前这项难题,须另觅适合场地。

业者透露,先前就有公车业者采购了十余辆全新电动公车,但因为找不到地点设充电站,延后半年才上路营运。

电动公车制造商表示,虽然业者汰换旧公车、采购电动公车时,卖方及政府都会全力协助找地,解决充电问题,但因公车路线以都会区为主,市区寸土寸金,加上政府也积极找地盖社宅,彼此「抢地」格外辛苦。

「适合地点不好找,不论租或买又是一笔额外负担」,台南市有府城、新营、兴南、汉程四家公车业者,一般电动公车主要在业者附属的保养厂或停车场充电,但因充电时间长,往往不敷使用。

新营客运现有十三辆电巴,十支充电桩,业者说,目前大致可应付,但未来逐年汰换柴油客车,虽可加装充电桩,但如何有效率调度是一大难题;另因空间不足,也在寻觅离转运站不远的用地向台电申请供电解决。也有客运业者指出,北部同业因运能大且土地昂贵,问题更严重,南北业者都很头痛。

高雄市现有电动公车二九五辆,占全市公车百分之卅三点九,其中高雄客运有卅三辆,总经理特助陈可培表示,目前十一个场站中,有二站共设十支充电桩,因目前电动公车数量还不多,尚未发生充电「塞车」情形,但随着添购电动车增加,担心「车多桩少」窘境,若来不及充电就会影响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