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大女生走四方,迎接更大的世界与格局

2021年《封面故事》第5期:杨澜(来源:本站娱乐)

当看到杨澜走进采访间时,一股强大的气场迎面而来。她身着白色衬衫搭配黑色背带裤,优雅、干练、知性集于一身。在《杨澜访谈录》创办20周年之际,今天角色互换,杨澜将作为受访者,与我们展开一场独家对话。

女性应该自己定义所谓的“女人味儿

前段时间,杨澜再次受邀主持《乘风破浪的姐姐2》决赛之夜。在去年的成团夜上,她一句“女人味是谁来定义的呢?”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次访谈,杨澜也给出了她心目中的答案:“女性应该自己定义所谓的女人味儿。针对于女人味儿,其实我们看到的是背后长期社会意识形态所形成的一些刻板印象。似乎女性形象被固定在了一个乖巧、谦虚、被动、温柔、可爱,去取悦于别人的一种形象,我反对的是这种女人味儿。”她认为,男人可以有的模样非常具有包容性和丰富性,但是女人味儿却是很狭窄的定义,这就限制了女性对于自己未来的想象。所以她希望女人有权利定义自己的女人味儿,为自己的未来拓展更多可能性。

今年她又在节目上提出了“大女生”的理念,就像节目中的30位姐姐一般,她们展现着大方、大气、大胆的风采,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迎接历练。“大女生”即像竹子一样,自强不息顶天立地,又如流水一般,利万物而不争,在面对不同困境和压力时,她们始终无所畏惧,勇敢向前,不负热爱,向阳而奔。杨澜一直倡导“大女生走四方”的理念,她希望当今女性可以拥有更大的世界与格局,更大胆地去挑战世俗的偏见,突破自己的局限。这很像《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的初衷,关注女性,鼓励女性勇敢追梦,摆脱年龄束缚,打破标签定义,勇敢出发,彰显成熟女性的坚韧与魅力。也是基于理念上的相同,杨澜连续两年主持了《乘风破浪的姐姐》决赛之夜。她认为节目中的姐姐们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了这个时代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有这样的勇气去突破刻板印象,突破瓶颈,勇敢地展示自己,并且为此不断付出努力的精神。而成长为“大女生”也恰恰需要这种精神,就是不惧怕流言蜚语,甚至为此承担成败的结果。

杨澜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2》决赛录制

近几年来,社会女性意识不断觉醒。从2020年开始更为明显,在文艺领域有像《乘风破浪的姐姐》,《三十而已》等一系列作品,加上社会上各种讨论等,其实都在指向女性独立的价值方向。早在2016年,杨澜就创办了天下女人研究院,到后来还有相关的节目和天下女人研习社APP。关注女性权益与成长这件事,她一直在路上。虽然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倡导男女平权,但实际上女性的困境和焦虑依旧存在。这种困境的打破,是需要一个长期改变的过程。通过法律的手段或者是政策的方式去提倡性别平等,或许只需要一夜之间。但是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的改变,包括女性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的改变,却需要一定的时间。用一百年对抗着几千年养成的一种习惯,形成的一些秩序和默认,当然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杨澜认为首先女性要有自我觉醒:“我们女性要认识到人生不仅仅是这一种样子,还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这种觉醒和意识本身是具有很强大的力量的。”

就拿杨澜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她的这种“自我觉醒”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在她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给她的成长环境是充满开放性的。她小时候就不同于那种乖巧文静的女孩子,喜欢爬树、玩土,父母从来没有表示过异议。同时,他们也鼓励杨澜读书,告诉她在这个世界上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最终还是要有真本事,要凭真材实学。所以她会很努力地读书,对于女性的偏见,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上学时她就很反对老师男生聪明女生笨的这种说法,包括后来中央电视台到她所在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去招主持人的时候,当时制作人也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很乖巧可爱的女生来作为男主持人的搭档,杨澜当时就站起来问:“为什么中国的电视上不能够出现有主见的女主播形象,女人就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吗?”这也让制片人看到了她的与众不同,使得她被选拔到了中央电视台当主持人。

但杨澜从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1994年,从学生走向主持人的她在完成《正大综艺》200期制作之后,跨越太平洋去了美国,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硕士学位。 从一个央视当红的主持人,一夜之间放弃了自己的“铁饭碗”,杨澜在不断打破自己的舒适圈。留学回来后,她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创立了阳光媒体集团。在她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会有质疑的声音:比如一开始当她做主持人的时候,有人就说女主持人就当花瓶就好了;当她想做一个独立制作人的时候,别人又问她为什么不满足于做一个主持人,是不是太有野心了;当她再去创业的时候,又有人说女人谈钱不好。这种对于女性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是会体现在每一位女性生活当中的,杨澜也不例外。但她始终带着一种所谓的“不服”来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她希望能以自己的经历来鼓励更多的女性去突破自我:“如果不试,你怎么知道结果?如果你试过了,觉得自己更适合做其他事情,那完全没有关系,这是你自由的选择。但是最害怕的就是你连选择和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杨澜创立了“天下女人研习社”APP

事业型女性:“你不必被负疚感束缚一生。”

当然,即便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也会被要求成为贤妻良母,成为女超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需要平衡事业与家庭。杨澜曾采访过无数事业有成的男性,他们都会很坦然的承认自己无法平衡事业与家庭,但女性就会责备自己。杨澜并不希望女性被这样的“负疚感”束缚一生,每当有记者问她会不会因为忙于事业对家人有所愧疚,她说有愧疚的地方,但会告诉他们,这是值得的。因为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陪伴,还有方方面面。她要告诉她的孩子,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活法。“女性如果想选择成为在事业上有所追求和有所作为的人,你不必被负疚感束缚一生,你也可以很坦然地面对这一切,说:是的,我尽力了;是的,这是值得的。”杨澜笑着说道,脸上带着满满的自信与淡然:“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应该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也是社会价值和社会文化层面的,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接纳和认同。”

在杨澜心中,要想真正实现性别平等,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一种是整个社会环境的改良和进步,一种是女性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两方面都不可或缺。近几年来,女性安全感话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像顺风车、货拉拉类似事件不断发生,导致女生越来越恐慌,就连独居洗澡都要锁好门。过去我们对于提升女性的安全感,往往是要求女生不做什么。当危险真正发生的时候,总是有人去责怪女生说不应该去这些地方,或者不应该穿这样的衣服。但杨澜却认为应该教育男生怎样尊重女生,社会应该创造怎样安全的环境让女生在单独居住和行走的时候保持足够安全感。

“所以我很喜欢一句话——你不仅要教育自己的女儿不应该怎样,你还要教育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尊重女性。”

从女性自身的角度来说,也要有内驱的动力,所以杨澜也一直鼓励女生要有学习和成长的意识。在天下女人研习社,她会亲自为女性解读书籍,带来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会召集各个领域的专家为女性成长提供指南,带来不同的认知或是成长方式的启发。

“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就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们不需要去改变我们是谁这件事,但是可以不断的改善我们做事的方式。’这个就是我的一个出发点,我们要有坚定的自我认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原地踏步。”杨澜道。

杨澜在其发起的“天下女人国际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文化如流水,要保持流动性与再生性

前段时间,杨澜作为飞行嘉宾参与了文旅节目《万里走单骑》,来到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那里,徽派意匠、徽商意志在村中的每家每户都有体现,清新淡雅的建筑风格犹如一幅幅水墨画,唤醒人们心中的宁静。杨澜也携手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领衔的“布鞋男团”一起感受“诗画中的故里”,一起探讨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之道。来参加节目是源自于她对文化的热爱,特别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的热情。她认为要用现代的甚至是全球的视野,重新来看待传统文化,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这次杨澜就在节目中看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他们设计的水利系统既可以排洪又能抵抗干旱;既能方便村民的生活用水,又能够形成一个小气候,至今这套水系统依然在发挥着它的作用。同时她也看到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比如古代的女性地位。她们必须裹着小脚,从小的教育就是在家从父,婚后从夫从子,甚至在贞节牌坊上都没有一个全名的出现。这样鲜活的生命,却只能在小村庄里终老一生。“所以回顾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不要全盘接收。就像朱熹说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其实我们的文化也像水流一样‘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应该保持它的流动性与再生性。”杨澜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杨澜与单霁翔录制《万里走单骑》

这些年来,她也带领着阳光媒体集团的成员们,用十几年的时间在帮助各个地方挖掘他们的传统文化,然后用文旅演出的方式展现出来,其实也是文化作品和文旅产品高度结合的一种尝试。杨澜认为,这种文化市场化的运作,同时也能保持文化应有的尊严和味道,是做文化、做传媒的人该有的不懈与努力。有很多人或许会问,如果有商业的介入,那必然会让传统文化的原生态大打折扣,就像现在很多的古镇、古城景点都被吐槽“商业气息过重”。但杨澜认为文化和商业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部分文化的保护上,要杜绝商业性,保持文化的纯粹性和传承的完整性。但是在更大的范围来说,文化和商业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其实商业就意味着市场的需求。“我觉得老百姓有很强烈的文化需求,特别是当中国社会达到了小康之后,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会远远超越他们对于基本物质的需求,从而形成非常大的市场驱动能力。”杨澜说道。她在做文旅项目时曾发现,老百姓们非常愿意自己买票来看文化演出,甚至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看。这样也会带动演出周围民宿、酒吧、商店的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当有市场的力量来支撑文旅发展的时候,文化的发展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因为它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我认为不应该在概念上去把文化和商业对立起来。但是比如说我们在说到一些遗产保护的时候,要保持文化相对的完整性和纯粹性,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拿出社会力量与国家政策来保护我们的文化,得到有序的传承。”杨澜如是说。

杨澜担任总策划的文旅项目《寻梦滕王阁》

想做主持人到80岁,是一场冒险也愿意为此不断探索

提起杨澜,网友最熟悉的一定是她主持人的身份。从炙手可热的央视女主持到创办属于自己的访谈节目,早已奠定了她在主持界的地位。《杨澜访谈录》自2001年开始播出,至今已经整整20年。今年4月,新一季的《杨澜访谈录·逐风者》系列也开始制作播出。这一季中,节目关注的是走在科技前沿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们的所思所想,总体上反映了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创新精神,这是“逐风者”系列的核心所在。节目在制作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加大了“行走感”——要去到采访对象所熟悉的环境当中,在他们最感到自如的场景里去讲述故事。同时节目的后采中也会说出对这一次交谈的评价。这些都是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维度的镜像,让大家能够更立体的看到这个人和他的故事与思想。

《杨澜访谈录·逐风者》系列采访欧阳自远

作为中国第一个高端人物访谈节目,做到现在依然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与影响力,杨澜非常自豪。能做这么久,也是基于她对于传媒事业的初心与热情:“去记录、去传播、去承载一个时代的精神价值,这让我乐此不疲,我甚至可以说我越来越享受制作的过程。”每当她坐在一个陌生人或者是一个老朋友的面前,与他去聊最近的所思所想时,她自己的身心也是处于一种高度活跃与专注状态,随时准备进行碰撞和共鸣。“这种状态绝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能够感受到,那些真正热爱传媒、热衷于去连接信息与人之间情感的传媒人,都是会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一种活力创造力的迸发,还有很纯粹的快乐。”

除了《杨澜访谈录》外,杨澜还与本站平台合作了《致前行者》《中国和力》两档访谈栏目,她认为与本站的合作非常顺畅,大家对于节目的定位与展现的方式都具有高度默契和认同。比如《致前行者》关注了时代的特点即数字化转型下经济与科技的结合;《中国和力》提出了基于“和”的理念下中国大文化的概念,它会体现在方方面面。她认为,访谈节目实际上是连接人与信息特别高效的一种节目形态。因为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话题,所以无论是人、话题还是社会的关注点,都是常做常新的。 虽然基于现在传媒手段与终端的极大丰富,很多知名人士也可以通过自媒体来表达观点,使得访谈节目比过去更难做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一个基本的认知——访谈节目是媒体传播的一种基本形态。“就像新闻永远不会过时一样,访谈节目也永远不会过时,但是你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找到节目的个性,这是需要不断探索和改变的,即变与不变。”杨澜解释道。

杨澜担任《主播有新人导师

除了做访谈节目外,今年年初杨澜还在主播新人选拔成长综艺《主播有新人》中担任导师。对于新人选拔她有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独立思考能力,你必须要先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够选择更有利的方式把它们表达出来;二是共情的能力,因为你所串联起来的不仅是信息本身,而是人心;三是要有个性的表达,让我感到有一点不满足的就是我们中国最优秀的传媒大学,培养主播依然有诸多的套路和模式,这让他们失去了个人的魅力和光彩。”

节目整体参与下来,杨澜还是很有感触的。一方面看到了这些新人的活力与创造力,觉得主持行业后继有人。另一方面,她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我们培养新人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核心能力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惊讶地发现在中国最好的传媒学校里,对于主持专业来说,采访课居然是一门选修课,我觉得这个很难接受。因为作为一个专业来说,采访是你必备的技能,就像一个木匠你居然说锯木头这件事不用学习。我用“匠心”做比喻,一个木匠他要有找到木材的眼力,采访其实就是信息采集处理和再次表达的基本专业素养。”

谈起自己做主持人的初心,杨澜称最初就是愿意去讲故事,而且愿意让更多的人来分享故事。主持人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且热衷于表达。作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最重要的是用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积累起观众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基于主持人对于信息的选择、梳理、整合、包装、表达的专业度。另外作为一个个体,表达应该是足够真诚和真实的,可以因为认知的缺陷或者观点角度的偏颇说错话,但是从本心上是要为观众去采集真实的信息,说出真实的故事,表达真实的情感。“我觉得在新闻传播当中就是唯真不破。传达的信息应该基于你的认知,是真实可靠的,且需要真挚的情感来自然地流露,这些东西都会被观众看在眼里,成为你最宝贵的财富。”杨澜说道。

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至今已创办20周年

最后,我请杨澜畅想一下《杨澜访谈录》下一个20年的样子,她思考了几秒,露出了笑容说:“在我20多岁的时候,我就希望我的职业生涯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不断贬值,而是能够随着人生阅历和认知的提升而不断增值。如果我的体力、精力与思维方式,包括对于社会的洞察能够跟得上时代节奏的话,采访这件事的确可以做到80岁。我很好奇这件事我能够做多久,这也是一次冒险,虽然并不知道终极的答案,但是我愿意为此不断地探索。”

这就是杨澜,一个热衷于传播时代精神价值,人生不设限,勇敢走四方的“大女生”。

杨澜:标签无法定义当代女性

上期《封面故事》:萧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