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不困,就是想再等等」暴露你的什么问题?

你在每个熬夜的夜晚是这样的状态吗——

也不是不想睡,也不是不困,就是想再等等,至于在等什么,不知道,就是想再等等。

这个段子,精准的描述了现代人的夜生活,我们称之为「熬夜」。

主动性熬夜也是一种失眠,是心因性失眠的一种。

这不能算是一种疾病,但一定反映了你一些真实的内心。有些人认为自己熬夜是被手机诱惑了,其实对手机的依赖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原因其实在你的内心深处,在你的潜意识里。

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坐下来好好问问自己,为什么选择了失眠?当你明白你与失眠的关系后,改变态度,也就解决了困扰。

失眠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物理性失眠、生理性失眠、心理性失眠。

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心理性失眠,是排除外部环境与神经系统障碍的一种状态。

心理性失眠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情况,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失眠种类。因为,每个人的心理都会有低谷期,而失眠体现的往往是潜意识下的内在需求。

选择熬夜的人,也许是在体会人生。

报复性熬夜是一种普遍现象,指的是在白天过的不好或者不满足,便想在夜晚给自己补偿。

一位朋友曾经这样对我说:每晚如果不玩手机到十二点的话,这一天似乎就不够完整。这或许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在生活中来往挣扎,只有晚上的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今日已过,明日未到,在这独立的时空内,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给自己一点小小的仪式,也是在尽自己的努力去找回对生活的控制。

对于延迟满足能力不高的人而言,那些突然的情绪发作是可怕的,白天感受到的负面情绪,无处排解,只能靠着夜里的时间来消磨。

如果带着一身坏情绪入睡,积忧成疾,抑郁、焦虑由此而来,情绪的躯体化甚至会产生真实的生理疾病。

大脑是聪明的,他选择一种恰当的方式去避免心理与生理上的冲突。漫漫长夜,总有一种方法有助于排忧解惑,或沉思,或冥想。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熬夜对身体有害,逃避情绪对内心有害。

在心理性失眠中,除了主动性熬夜,还有被动失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可能是因为你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①缺乏安全感

心理学家科胡特在《精神分析治愈之道》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医生让俾斯麦获得了安全感。

心理医生只需要让他清楚,无论什么时候,当他入睡时,都会有一个持续稳定存在的客体会一直陪伴着他,不会离他而去。

放下心中的恐惧感,反复几次,不稳定的睡眠问题就得到调整了。

安全感缺失的另一种体现是对梦的恐惧——梦境恐惧症。

体现为梦境带给人真实的体验让失眠者恐惧,从而主观上排斥入睡。

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噩梦、对梦的恐惧,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有不良关系的表现。

②对关系的渴望

不安感与孤独感相伴而生,当内心被陪伴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不安感。

孤独就意味着关系的缺失。不要小瞧孤独,这本质上是一种取向于神经的疾病,而非简单的症状。

婴儿时期是最缺乏安全感的时期,也是对关系需求很强的时期。

此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依恋模式,像: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与内心的关系等等。

内心与关系,两者互为对方的投射,这影响着我们的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生活中关系的失常,在夜晚会反映到睡眠质量上,加深睡眠时的恐惧感,易做噩梦。

③抑郁与焦虑者大都失眠

失眠是抑郁症与焦虑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据报道,超过90%的重性抑郁症患者失眠或白天睡眠,有61.8%的抑郁症患者首发临床症状是睡眠障碍。

抑郁的情绪特点是:早上抑郁情绪重,晚上的抑郁情绪轻。所以在白天,因为情绪的影响,没有办法好好的工作生活。

到了晚上,抑郁情绪比较的轻的时候,就会出现自责心理,想要去弥补白天的缺失,如果没有这种弥补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加重自责心理,第二天抑郁情绪更加严重,影响生活,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在晚上睡觉之前,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带着希望去睡觉,一个好的休息,也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工作学习做准备。

如果你能在睡前安抚好自己自责的内心,第二天醒来后的情绪也会变好,充满阳光能量的去生活。

今天的文章主要给大家解释了心理性失眠的原因,这没什么可怕的,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

接纳我们的失眠状态就是要告诉自己:睡不着也没关系。失眠的危害正是来源于你对失眠的恐惧。

当你不再害怕面对的时候,失眠的力量就开始变弱,也是你开始拥有好的睡眠的开始。睡不着觉,没关系,离开床,离得越远越好,去做其他的任何事情,让自己开心,轻松。

等到出现了睡意再回到床上,这样大脑就会将床与睡意之间建立连接。

多次的建立这种条件反射,看见床,就出现睡意,何愁没有一场美梦。所以,接纳自己的失眠状态,去享受它,一切就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人生何处不享受,就像禅宗里说的:

真正的放下是什么?

不是手心握着一串佛珠,手心向下,松开手,佛珠落在了地上。

而是,手心向上,松开了手,佛珠稳稳的被托在了手掌上。

放下了,也就拥有了。

祝福大家!

审核医生:彭旭

责任编辑:刘岩

插画:刘岩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内容均为科普知识介绍,不含有推荐、证明等广告属性。科普内容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无广告属性。

如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或对文中来自网络未能找到出处的图片有版权异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