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官僚、奸商与刁民的游戏? 都更&危老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北市永春都更案延宕18年才正式复工兴建。

六都危老重建计划统计

前言在政策积极引导及民间大力投入下,都更与危老确已相对成熟,并累积一定成果;不过,从观念理解到实务执行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着不成比例的落差,这种进入「深水区」后的多重障碍,已成为后续推动都更成败的关键,值得重视!

究竟是法规不完备?程序复杂?奖励不足?专业障碍?房市景气?人性贪婪?在每一个都更案或危老案的背后,都有一本说不清、理不完的帐。而且,成功个案的经验,几乎无法复制或套用;失败案例所卡住的问题,也依然无法突破。

房地产市场的专业分工与复杂程度,绝非一般民众透过房屋交易就能理解的,而都更与危老的专业领域,更是在复杂的法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建筑、地政、财务、房市…等面向,绝不是一套简单的数学算式就能讲的清楚,也造成一般民众的认知障碍;加上缺乏信任基础,所有的猜忌与批判,便成为专业之外的另一个战场,一知半解或存有私心的错误引导,往往变成都更、危老案失败的关键。

无可讳言,都更条例自民国87年至今,在种种错综复杂因素交相影响下,都更、危老之路已经走偏了,解决之道最关键的就是「换脑袋!」不论民众、建商乃至政府都需要再教育。唯有导正民众的观念,配合政府执行公权力的决心,加上建筑业的努力,台湾的都更、危老才能大步向前,迈向全新的里程碑。

谈到都更,印象中就是厚厚几大本的法规、建筑图说、估价数字…,对一般民众而言,这洋洋洒洒几万字的「天书」!没有一点相关领域的基础,根本看不懂。于是,专业,就形成了障碍;障碍,就变成了恐惧;恐惧,就产生了抗拒!

所谓的「官僚」,倒不是指政府单位或公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而是指整套「公务体系」的作业程序!宝舖建设副总经理陈松林表示,因为一切都要「依法行政」、「于法有据」,所以从法规检讨、建筑设计、价值估算…,各式各样的审查程序,每一项几乎都要协同好几个局处单位进行实质审议,而每一项专业审查,也不是对比一下资料,甚至打打计算机就能有结果。于是,复杂的程序拉长了时间,时间一长,内、外部变数与各项不可控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陈松林指出,都更或危老改建作业一旦启动,光是前期的住户整合协调,至少就得花上三、五年,好不容易谈出个结果,将重建计划书送进主管单位,又面临各式各样的审查会议,就算是「一路绿灯」的顺利审查,光是「排程」就超过两、三年,甚至会纠结在几个老问题上一直重复,好不容易等到审出个结果,取得建照、顺利开工后,又得再盖个三、四年,来回就是八年、十年过去,不论是房市景气与房价的变化,对于「想当年」所谈的各样分配条件与比例,都已经产生极大的变化。

地政士公会荣誉理事长王进祥建议,有些专业审查,其实可以委托外部专业公会进行,再由专业技师签证负责,一方面可以减轻主管单位的工作量,也能加快审查的效率。

这些审查程序与时间,对建筑业者而言也成为沈重的「成本考量」。台北市都更协会总干事李兴中表示,一般地主因为缺乏房地产专业知识,总认为建设公司做都更可以「赚很大」,所以很多无理的要求与条件,便成为谈判的筹码,常使得都更案变成一场建商与住户的「零和游戏」!再加上这两年营建成本上涨,建商原本预估的财务计划全被打乱,但「不做,拿不回成本;做了,也没有利润」,使得许多建筑业者陷入两难的困境。

北市大安永康危老重建工作站站长陈姿璇表示,现今资讯如此公开,无论是房价走势、市场变化,各种专业资料都可以查得到,但是地主往往只听自己想听的,老屋的估价低,地主认为是刻意压低原有价值:改建后的房价高,又认为是建商图谋暴利。究其实质,还是因为专业门槛实在太庞杂,确实超出一般民众的理解与想像,无论是多么专业、严谨的公开透明程序,不明究理的地主有时就是「为反对而反对」,或随便丢出一句「黑箱作业」!就抹掉所有专业人士的付出与努力,也让都更案胎死腹中,实在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