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人际互动少 影响孩童语言发展

戴口罩会限制颜面表情、口语讯息传递,减少讯息暴露量,对于还在发育的学龄前儿童,或有发展迟缓问题的孩子,可能产生负向影响。(郭吉铨摄)

新冠疫情走过三个年头,许多人对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已经习以为常,但医师临床观察到,这些防疫措施恐对于某些发展迟缓的儿童族群,尤其是口语发展迟缓儿童有负向影响,长期是否会造成幼儿对社交情绪的负面影响,还有待观察。

新竹台大分院精神医学部儿童青少年精神科林建亨医师指出,儿童语言发展里程碑通常于1岁开始会使用叠字,例如「水水」「球球」等词语,1岁半开始会说简单句子,例如「我要饭饭」等,但如果生长在核心家庭,家中只有爸妈和孩子,加上疫情期间室内亲子馆关闭,或是家长不敢带孩子去公园玩,在缺乏人际互动刺激之下,可能造成口语发展的迟缓现象。

林建亨同时也是早疗联合评估中心的负责医师,他强调,语言的发展需要人际互动的刺激,不仅要观察他人的口部动作和面部表情,以理解口语需求,并且在互动过程中产生说话动机,例如想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就会开口对话,这些都有助于增进口语发展;戴口罩会限制颜面表情、口语讯息传递,减少人际互动与社交情境的讯息暴露量,对于还在发育的学龄前儿童,或有发展迟缓问题的孩子,可能产生负向的影响。

但台大儿童医院院长、小儿神经科医师李旺祚认为,戴口罩并非影响孩子发展的主因,家长在疫情期间「过度保护」才会产生负向影响。他提醒家长,随着新冠疫情趋缓,应适度调整对孩子的限制,增加接触外界的机会,否则长期可能会出现不快乐、忧郁等负面情绪,或是对于外界产生恐惧。

另一方面,疫情下的种种限制也带来一些意外的好处。林建亨分享,有些青少年对于社交情境呈现高度敏感性,但在戴口罩的状态下与他人互动,反而觉得比较安心;也有一些具严重社交焦虑的自闭症类群诊断的青少年,因为疫情期间改为远距教学,减少社交暴露与人群的接触,反而比较不惧怕学习,减缓拒学症状的严重度,进而提升学习参与度,渐渐地随着学校恢复实体课程,约有半数患者能够顺利衔接、回归校园生活,可说是「因祸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