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对客政策原则:宁让人知莫让人见

快速导读

今年以来以房地产行业为首,不少地方都调整了针对房地产交易的相关政策,有放大招,有直接解除“辣招”的,让不少人拍掌叫好!但与之相比,银行业的忸忸怩怩就让很多人感到不爽,“你们不是已经内部沟通好了吗?为什么各有各的说法呢?”我们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各方的思路,希望大家对各方的操作都保留理解的空间。

举个例吧!

大家都知道在某些城市对于购房是解除了一些限购政策的,甚至放出“只要房子在招租或者出售中,就都可以参照首套来对标购房资格”的政策呐喊。很多人头脑发热就一股脑地冲去楼盘准备买买买!但是当真正下订之后才发现,大部分银行倒是没有同步这个政策,该认房的还是要认房,该认贷的还是必须认贷。首套、二套,甚至三套房的认定标准在银行端没有被对齐颗粒度。这不是开玩笑吗?难道银行还不能跟进大政策方向吗?

确实,银行在这方面是有自律机制的,更多的解读是老百姓自己想当然了。以前有三大限制“限买”、“限价”和“限贷”,还有一个“限价”就不赘述了。前两个限制是属于房管部门可以统筹的,比如你购房的资格和房屋买卖的价格都需要经过房管部门来把握。但是贷款就不是房管部门可以控制的事情,房管部门没办法对银行发出指引,“你银行必须对照我房屋交易的规则来给买房人发放对等的贷款”。这是不现实的。

所以,这就会出现我以上说到的例子,在房管部门面前你可能是首套房的买家,但是在银行角度来分析你可能连贷款买房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你可能已经是三套房在手。所以,大家不要总是想当然认为我可以过得了房管,银行就必须无条件配合。除非你是全款拿下房子,并不需要银行贷款杠杆,否则就必须按照银行的规则来。

而银行自身为什么不主动对此颗粒度呢?

银行的苦衷你可未必能够读懂

银行不想对齐颗粒度吗?当然不是,银行恨不得全部放开,然后客户蜂拥而至,但是银行的管理机构是不会轻易容许银行随意放开政策限制的。这里必须有一个风险意识,房子买卖是没有风险的,买了就买了,卖了也就卖了。但是银行的贷款是有风险的,比如你因为负债过高而导致最后房子断供,这个坏账谁来负责呢?总不能也跟房管部门喊冤吧?

所以银行是有内部自律机制,不能够罔顾风险评估标准对客户进行无差别的政策放开,这样银行的不良率就会快速上升,这不是金融机构需要的结果。片面追求业绩忽视风险的操作就是自寻死路。所以,银行只能非常审慎地对政策进行解读,必要时配以适当的政策口子来满足市场的诉求。

但是这个时候总有人“捣乱”,比如中介?自媒体?和部分销售人员?为了能够加速成交,以上的群体很喜欢推波助澜,明明银行只是在研究政策的可行性,自媒体就会标题“银行已经同意跟进放开政策”。这就惨了,银行可能会调整策略,但是也要低调进行,差别化进行,自媒体一曝光直接就让可以做的事情变成“明令禁止”。

甚至很多人还把跟银行沟通的聊天截图直接上网,某某银行已经内部跟进政策!这就把大家都害惨!时至今天,银行都不敢贸然公开自己的产品政策,避免公众有过度的解读,只能够把通用的产品标准做推广。想知道细节?联系你身边的客户经理吧。而这种非公开的手段又令到贷款成为一种“半公开”的操作,留给了中介收费足够的空间。

金融监管机构对于银行的操作是有自己的考量和容忍度,针对部分可以操作的可能,其实是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如果你直接上来就喊全部放开,试问作为管理者如何面对市场的不同声音呢?你只听到赞成全面放开的声音,对于大部分风险厌恶型的群体,如何消除他们的顾虑呢?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政策跟进,银行有自己的内部指引,而这些差异化的手段并不适用所有的客群,希望大家充分理解。

胜手金句

给各方一点时间和空间,明天会更好。

更多理财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