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拆除争议雕像

英国拆除争议雕像图╱美联社

英国雕像拆除风潮因「佛洛伊德之死」而起,而这也引发社会两派论战。有人认为,雕像仅反映历史真相,但也有人坚称,雕像美化种族主义恶行。

■Statues of figures from Britain's imperialist past have become the subject of controversies.

美国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引爆全球各地反种族歧视示威浪潮。而英国爱德华.科斯顿(Edward Colston)、罗伯特.米利甘(Robert Milligan)等争议性历史人物雕像成了头号目标,相继遭到抗议者强行或官方自行拆除,而这也引发该国如何面对殖民时期黑暗历史的讨论。

英国一群抗议人士日前愤怒地将奴隶贸易商科斯顿雕像拆除并丢进布里斯托港(Bristol Harbour)。科斯顿17世纪时靠着贩卖西非黑奴而致富,但他后来行善资助学校医院,许多街道与学校因此以他名字命名

英国首相强生(Boris Johnson)发言人谴责此行为,认为强行拆除雕像已然违法。发言人表示:「首相完全理解大家的愤怒,但我们国家拥有民主程序足以解决这些问题。」

抗议者批政府动作太慢

但反对人士不以为然,指责政府行动过于缓慢,无法同理他们承受的历史伤痛。

历史学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凯特.威廉斯(Kate Williams)推文指出:「有人说,政府当局经过讨论后便会拆除争议雕像,但多年过去,什么事都没发生。」

为了不让事态进一步扩大,布里斯托警方并未逮捕破坏雕像者,而市长马尔文·里斯(Marvin Rees)更决定将雕像打捞上岸后移至博物馆安置。

牛津大学日前也聚集上千名示威人士,要求校方移除位于奥里尔学院(Oriel College)的塞西尔罗德斯(Cecil Rhodes)雕像。尽管校方决定从善如流移走雕像,但执行日期与细节尚待确定。

罗德斯是矿业大亨,创立戴比尔斯(De Beers)钻石帝国。他透过剥削非洲矿工而致富、全力支持英国殖民主义,非洲国家辛巴威旧名「罗德西亚」(Rhodesia)便以他名字命名。

此外,伦敦市长沙迪克汗(Sadiq Khan)也力挺反种族歧视运动,决定移除博物馆外头的18世纪奴隶贸易商米利甘雕像,同时下令重新检视全市街道命名。

伦敦市长挺反歧视运动

沙迪.克汗表示:「我们城市与国家很大一部分财富来自于奴隶贸易,这个悲伤真相不该在公众场合遭到歌颂。」

同样的,英格兰普尔(Poole)议会决议暂时移除「童子军之父」罗伯特.贝登堡(Robert Baden-Powell)位于码头区的雕像,至于雕像未来命运则尚待讨论。

贝登堡因创办童军运动而为世人熟知,2007年更被选为英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人物第13名,但批评者认为,他抱持种族主义观点,且支持希特勒法西斯主义

英国这一波雕像拆除风潮因「佛洛伊德之死」而起,而这也引发社会两派激烈论战。反对拆除者认为,雕像仅是反映历史真相,甚至可能发挥提醒世人作用。但坚持拆除者表示,这些雕像可能美化种族主义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