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捐角膜不用挖眼球! 国家眼库让捐赠者「看到回天堂的路」

国家眼库保存的捐赠者冷冻角膜。(图/记者严云岑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眼角膜台湾近年来器官捐赠成长最快的组织,自从2013年国家眼库成立以来,捐赠量更从220例增加至537例,在逐年增长数据背后,纯熟的摘除技术成了重要推手。将挖除整颗眼球改为仅摘取眼角膜,不仅大幅提升捐赠者外观,而保留视神经,也让家属不再担心「捐赠者看不到回天堂的路」。

国家眼库负责人台大医院眼科胡芳蓉教授表示,在技术未纯熟年代,捐赠眼角膜就需先摘眼球,少了眼球支撑,眼皮也会随之塌陷,有时家属前来瞻仰仪容,看到的却是脸上两个凹洞脸颊有两道鲜血,有时眼皮没盖好,还会瞥见眼窝深陷的黑洞,让家属看了十分难过。因此,国家眼库成立后,便建立多项作业流程,提升摘取技术便是其中一项。

▲国家眼库技术员出勤时用的角膜保存箱。(图/记者严云岑摄)

胡芳蓉展示眼库技术员出勤装备,除了基本纱布刀械,一罐3500元的角膜保存液也是必备品。纯熟技术员摘取双眼角膜约需30分钟,但技术员并不会马上离开,而是依眼型帮捐赠者植入眼片利用表面的倒钩让上下眼皮贴合,再用细针缝好,1个半小时流程结束后,大爱捐赠者眼部几乎看不出异样,「如果硬要说的话,大概就像是多了一根睫毛。」

胡芳蓉提到,会发展眼角膜摘除技术,主要也是碍于国人传统观念,「家属认为整颗眼球摘除,会让捐赠者看不到天堂的路。」不过,若只摘除角巩膜瓣,因视神经还在,大爱捐赠者也能顺利回归信仰的怀抱。

▲各式各样的义眼片。(图/记者严云岑摄)

目前国家眼库为全年无休,24小时运作,若半夜接获捐赠者消息,值班技术员也要立刻出勤。胡芳蓉说,台大医院共有7名技术员,许多人过去都是加护病房护理师,就算独自作业也不怕。不过,由于角膜摘取仍需仰赖「手工」,因此招考时手稳定度十分重要,否则一旦切开角度过大,让角膜垮掉,也就浪累了捐赠者的大爱。

▼眼库技术员都为独立作业,就算半夜接获捐赠案例,也须立刻出勤。(图/记者严云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