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思维,ETF行业「破浪者」的新航线

1997年的开发者大会上,重返苹果不久的乔布斯举行了一个开放式问答环节。其中一名程序员因为不满苹果停止开发文档编辑器OpenDoc,公开质疑「你们讨论来讨论去,可你们根本不知道你们做了件多蠢的事!」

面对犀利的嘲讽,乔布斯低头沉思几秒之后开口回答道,「我们必须从客户体验开始,再回到技术上来;你不能从技术开始,然后想办法把它卖到哪里去。」

正是怀着以客户为思考原点的理念,乔布斯陆续发明了苹果电脑Apple-I,推出iPod,并最终开发出iPhone和iPad,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了世界。

此后多年,用户思维一直都被各行各业奉为圭臬,但有些时候也有例外。

长久以来,国内的基金行业更喜欢用一种「高大上」的形象出现在投资者面前,难以企及的最高学府、佶屈聱牙的金融词汇,许多基金产品都会强调「专业」,都在强调「未来」,却鲜有人关注此时此刻的投资者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以及哪些投资策略,直到这两年ETF异军突起。

弱市之下,ETF的强势崛起,就是一种需求导向的市场选择。

在最近几年公募基金行业大跃进的背景下,ETF顺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2023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低迷,在主动权益增长乏力的环境中,更透明、更便捷的ETF逆势增长,目前总规模已经超过了1700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但ETF市场蓬勃发展的另一面是,因为缺少用户画像作为投资者与基金公司互动的桥梁,不仅投资者对于如何运用好ETF这一配置工具似懂非懂,基金公司对于如何利用ETF产品更好的服务于投资者也是在摸黑探索。

为了帮助ETF投资者更好的审视自身的投资行为,并传达科学的投资理念提升投资者投资体验,同时也为研究机构、新闻媒体、资产管理行业和监管者提供有益的参考,「ETF一哥」华夏基金近期联合东方财富开展了一场浩大的投资者调研活动。

针对用户广泛关注的问题,华夏基金通过发布ETF问卷的形式向投资者征集答案,最终有效回收问卷6512份。结合用户投资习惯和这些调查数据,华夏基金发布了《大数据洞悉:2023 ETF投资者行为趋势报告》,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晰的ETF投资者画像,填补了市场空白,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ETF投资的进阶之道。

多元资产配置进行时

一条好的ETF产品线,首先要SKU齐全,提供多元化的投资工具,以便于能够在不同的市场中提供丰富的策略选择。

这是搭建ETF产品线的内在要求。毕竟在强大的处理能力需求之下,只有产品越多规模越大,才越能摊薄基础设施成本,以便为投资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ETF产品。

同时这也是如今市场环境下的必备能力。

随着投资者理念的进化,对市场的理解愈发深厚,同时投资视野也更加开阔,对ETF的配置需求更加多元化,由此催生出了一系列更具体更细分的ETF产品。

根据华夏基金的统计结果,股票型ETF毋庸置疑是投资者的主要交易品种,不过从更细分的股票ETF类型来看,宽基类ETF已经不再是投资者首选,而是逐渐让位于行业/主题类ETF。

归根结底,由于指数编制方式的问题和投资者交易模式的趋同,A股行情往往结构化演绎,大部分时间里宽基指数都很难反应真实的行情冷暖。

比如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或者沪深300表现不温不火,但TMT板块却在AI的带动下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行情,一众TMT相关的基金领跑市场,其中尤以游戏ETF(159869)一骑绝尘,年内涨幅一度超过100%。

在这一背景下,行业/主题类ETF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精准布局,更好的捕捉结构化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ETF投资者的需求甚至走在了基金公司的前面,其中的代表是风格策略类ETF。

作为股票ETF的一种,风格策略类ETF主要运用红利、低波动或者成长等因子,捕捉市场机会。虽然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策略选择,但因为概念相对比较抽象,所以一直徘徊在主流之外。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已上市的风格策略类ETF产品数量不足50支,规模占比也只有2%左右。

但在本次调研中,却足足有17.5%的受访者表现出了对风格策略类ETF的投资倾向,显然这是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

投资者资产配置理念进化的另一层,是跨境和商品型ETF也开始进入众多投资者的视野,并且随着投资者学历和家庭收入的提升,这些相对冷门产品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

其中,跨境ETF在今年大放异彩。

首屈一指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今年顶住了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的流动性压力,年内涨幅高达38%,而日经225指数在股神巴菲特加持下突破了30年新高,就连香江对岸的恒生科技指数也一度走出结构性牛市,三者均阶段性引发过一轮舆论与投资热潮。

从ETF产品线布局来看,能前瞻性的将这三大指数全部覆盖的基金公司非常稀少,华夏基金无疑是其中之一,并且产品规模在同类中均名列前茅,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和日经ETF(513520)在相关产品中规模最大。

相比之下,商品ETF在国内投资者中的曝光度较低,了解的投资者不多。但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商品价格与股、债的相关性较低,能够有效分散投资组合风险,平滑资产波动。

比如2022年在全球权益资产一片哀鸿遍野之中,豆粕反而受供需关系影响价格节节攀升,豆粕ETF(159985)作为唯一一支跟踪大商所豆粕期货价格指数的场内基金,净值屡创新高,彼时在投资组合中配置了该产品的投资者即可对冲部分权益资产下跌的影响。

所以,可以预见,未来随着国内投资者资产配置理念的愈发成熟,ETF产品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ETF投资的进阶之道

不过,当基金投资者从过去的范式里走出来,在向ETF进化的道路上,投资方法也要因地制宜。

传统的基金投资理念往往喜欢强调「buy and hold」,尤其是在主观权益基金中,「选基金就是选人,好的基金经理应该长期持有」一直都是主流共识,而对于「止损」的概念,大家往往避而不谈。

但这种持有策略放在ETF领域却并不适用,从投资者行为与盈利概率来看,缺乏合理止损策略的ETF投资者往往更容易亏损,甚至可以说「越能吃苦,就越有吃不完的苦」。

面对所投的ETF不断下跌时,有些投资者认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宁愿逢低买入、摊低成本,以期未来反弹时更容易回本,但统计结果显示,缺少止损计划的投资者更容易在投资中遭受亏损,而且「亏损承受能力越强、亏损概率越高」。

归根结底,相比于其他基金产品,ETF的工具属性更强,所以也需要一些更适配的投资策略。其中,在投资前制定好合理的止损策略并严格遵守尤为重要。

话说回来,对于任何权益类资产投资而言,估值都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较于个股估值更加专业和复杂,或者主观权益基金的估值缺失,ETF产品的估值简单易懂,只需要翻阅一下产品跟踪指数所处的历史估值分位数,即可做到心中有数,也就为投资者提供了更明确的投资指引。调研数据显示,近7成受访者会选择「ETF对应板块估值相对较低」时买入。

这与我们平常观察到的现象一致。

以半导体板块为例,从2022年初国政半导体芯片指数的PE跌破2019年的低点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道ETF加入抄底大军,所以,芯片ETF(159995)的场内流通份额从110亿份左右持续攀升,目前已经成为流通份额和总规模都在270亿左右的巨无霸。

从盈亏概率来看,低估买入大法确实具有比较高的性价比,不过却并不是最优解,投资者非常热衷的另一种策略——择时,在ETF投资中展现出了更迷人的特质。

根据华夏基金统计的9种主流ETF买卖方式组合,盈利概率占优且亏损概率较低的组合有两种,分别是「捕捉热点买、高估卖」和「捕捉热点买、止盈卖」。

投资者用脚投票,择时策略正在ETF投资者中形成新的共识。像近期的市场热点,毫无疑问是华为和小米的新产品热卖,在沉寂了近三年的消费电子行业中激起一片涟漪,所以从10月初以来,跟踪于国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的消费电子ETF(159732)即获得了资金快速涌入。

除此以外,白皮书对市场普遍比较关注的一次性买入和定投策略同样进行了对比。数据显示,在一次性买入和定投中,定投尤其是使用人数较少的网格定投盈利概率更高。

所谓的网格定投,可以理解为在市场里撒出一张「渔网」,「渔网」的每一格大小一致,围绕一条预先设定的基准价,「网住」基准价上下的震荡行情。

投资者在这张「网」里固定网格买卖,下跌时按「网格」买入,上涨时按「网格」卖出,可以避免非理性操作。比如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从2022年初恒生科技指数的PE跌破历史20%分位以来,513180的净值基本就在0.5-0.6之间震荡,可能就比较适合网格定投的策略。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网格定投遇到单边下跌或者单边上涨的市场行情,有效性就会有所降低。

从0到1,再到3700亿

在很多人看来,ETF属于被动跟随产品,基金公司的实力强弱并不关键,但事实恰恰相反,要保持高效、稳定的ETF管理水平并不简单。

完整的ETF管理团队包括投研、运作、IT支持和营销,各个模块独立运行同时又要保持产品运作流程上的一致性,这无疑对基金公司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华夏基金无疑是其中佼佼者。

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ETF行业发展的历史,也是华夏基金在ETF领域持续深耕的奋斗史。

从2004年发行国内第一支ETF产品——上证50ETF(510050)以来,华夏基金在ETF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并苦练「内力」,逐渐形成了研究、投资、人才和科技的四大保障体系,助力ETF产品线的发展。以科技体系为例,华夏基金早早建设了灵犀、飞翼、万象等多个智能投研平台,并逐步引入智能算法,沉淀个股、行业等策略模型。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强大的投研团队和后台能力支持之下,仅2021年华夏基金成功发行上市的ETF产品占当年国内上市ETF总数量的比例即超过10%,产品横跨宽基、行业主题、跨境等多种ETF类型。

而基于对华夏ETF品牌的认可,投资者将华夏基金旗下的多支ETF产品都买成了同类第一,代表性的如科创50ETF(588000)截止11月3日规模已经达到946.79亿元,远超首批上市的另外三支同类产品。

这些产品像乐高积木一样搭建在一起,最终拼成了华夏基金的「ETF大厦」。目前华夏基金旗下已上市的ETF数量高达78支,总规模超3700亿元,并且有多支产品的规模在同类ETF中位列第一,是国内资管界当之无愧的「ETF一哥」。

而站在3700亿的新起点,华夏基金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想要时刻站在ETF发展浪潮的前沿,仅仅拥有完善的工具、良好的流动性,或者更清晰更透明的产品还远远不够,深入了解投资者的行为以设计出更满足投资者需求的产品,成为了推动自身和ETF行业更上一层楼的下一站。

本次牵头调研并撰写《大数据洞悉:2023 ETF投资者行为趋势报告》,既是华夏基金为了让投资者享受更好的ETF产品和服务,并巩固自己在ETF领域领先地位所做的努力,同时也是为了完善国内ETF行业投资生态的一种尝试。

这或许,也是一家行业领先的资管公司该有的战略眼光。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 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 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作者:张伟栋

编辑:张婕妤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张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