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存款继承服务传递民生温度

孔德淇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生命中的必经阶段,而继承人在处理已故存款人的遗产时,往往会面临查询、汇总、支取存款等一系列问题。前不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优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有关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动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提高群众办理存款继承的便利性。

长期以来,继承人提取已故亲属的存款,需要提交由公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并凭此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相关规定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存款安全和继承人利益,但在存款金额较小的情况下,也给继承人增加了额外的时间成本和公证费用支出。特别是对那些边远地区或经济拮据的群众而言,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破解这一矛盾,2021年原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相关文件,取消了第一顺序继承人、公证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提取1万元以内存款的公证要求,这给群众办理存款继承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不过,随着人均存款普遍增加、个人投资趋于多元化,原来的提取额度与范围亟须重新审视和调整。

正是在此背景下,相关方面启动了变革。根据《通知》,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的账户提取限额由最低1万元统一提高至5万元,并进一步将黄金积存产品、国债和代销理财产品纳入简化提取之列。为了方便群众,《通知》还明确规定丧葬费、抚恤金不计入5万元账户限额,可以全额简化提取。应该说,提高简化提取限额、扩大简化提取范围,是监管为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彰显了人性化的监管理念。

当然,取消公证要求并不意味着继承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取存款。继承人仍需提交已故存款人的死亡证明、申请人的亲笔签名承诺书等相关材料,以满足法律规定和银行要求。而准备这些材料手续较为繁琐,也经常成为处理已故存款人遗产过程中的“拦路虎”,银行方面也因不想担责,在制度执行上异常严格,造成许多群众“来回跑”。对此,《通知》要求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对提取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一次性告知,打通提取办理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监管部门也在引导、鼓励银行机构主动作为,建立健全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尽职免责机制,对于由简化提取引起的投诉、诉讼、资金损失,办理人员尽到合理谨慎义务的,实行尽职免责。这也是金融监管机构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便民化、优化金融环境的应有之义。

规定要制度化,也要人性化。已故存款人的银行账户交易明细记录着其生前的一部分个人信息,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处理相关业务必须慎之又慎。但对于继承人合法、正当的查询需求,也应予以满足。《通知》依据现行法律,明确银行可根据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要求,提供已故存款人死亡后以及死亡前6个月内的账户交易明细,兼顾了个人信息保护和继承人的查询需求。以情察民意,解难暖民心,既是优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有关要求的动力所在,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社会治理中必须贯穿的一条主线。

存款继承便民政策升级,一头连着民生诉求,一头连着责任担当,是一座顺应民意、惠民便民的“连心桥”。期待这样的“连心桥”再多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化、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传递社会治理的更多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