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诈陷忧郁 医吁多陪伴、鼓励求援
62岁的宋妈妈,由女儿带至门诊,她自从去年加入投资群组后,1个月内向亲友集资投入近1500万,家人担心被骗,多次起冲突,出现情绪起伏、躁动、失眠、焦虑等情形,家人坚持前往警局厘清后,才知被诈骗。
此后宋妈妈出现愧疚感,忧郁、焦虑不安、失眠情况也加剧。原来宋妈妈是盼透过投资群组,让家人生活更好,没想到却对家里经济造成影响,自责对不起家人,情绪也愈来愈难控制,经诊断为适应性情绪疾患合并焦虑忧郁。
书田诊所精神科主任医师施妍安表示,诈骗事件时有所闻,任何年龄层都可能成为诈骗的对象,诈骗者利用人性的心理、好奇心、贪婪、恐惧、对未来的美好期待等情感来行骗,而社交媒体和网路的广泛使用,让诈骗者能够轻易接触受害者,建立信任关系,特别是当受害对象心中有所求时,更容易受到诱惑,因此,要时时提高警觉才能避免被骗。
施妍安指出,临床上常见发生诈骗后,很多人会吃不下、睡不着,失眠、浅眠、恶梦、半夜易惊醒,凡事提不起劲,整日胡思乱想,想解决问题却一直解决不了,处在挫折循环中,也因此焦躁不安、生活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常出错,容易提高交通意外的风险,甚至出现自伤的倾向,当不幸遇上诈骗事件,要勇于求助并就医。
受害者有时会因身心状况的异常而短暂丧失求助的能力,或因自尊、面子问题,犹豫不决是否要就医,因此施妍安提醒,此时亲友的角色很重要,一定要多关心他们的身心状况,鼓励就医及时伸出援手。
在治疗上,一般会药物、心理治疗同时进行,药物会视病情需要调整种类及剂量,主要是用于缓解症状,通常要服用一段时间后才会看到效果。心理治疗则是要让个案了解被骗不可耻,摆脱自责的情绪,同时增加对自我的认识,提高对突发事件或对生活变化的应对及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