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因疫情失业而 忧郁的亲友,可以这样做
陪伴因疫情失业而忧郁的亲友,可以这样做。(图/PEXELS提供)
2019年底开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悄悄地在世界各地蔓延。
匆匆以停班停课、社交隔离、封锁城市等措施,将飙高的死亡率压制下来。
若亲友身处疫情控制不佳的国家,社交隔离所造成的孤独感、
担心自己和家人染病的恐惧、对未来的无望感、失去亲友的哀伤,
以及因封锁造成的失业等经济问题,也啃噬了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美国前第一夫人蜜雪儿欧巴马日前在其Podcast上表示,自己罹患了「轻度忧郁症」。她指出,防疫隔离、种族冲突,以及现有美国执政者的作为是可能的肇因。当她坦言自己的心理问题之后,许多人也相继表示有同样的状况,这使得人们在担忧疫情扩散之余,更重视疫情对心理可能造成的伤害。
一项刊登于《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美国成年人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忧郁症发生率是疫情发生前的三倍。而拥有较少社会、经济资源以及承受较多压力源(如:失业)者,更容易出现忧郁症状。
另一项来自英国「心理健康中心」(Centre for Mental Health)的报告亦指出,病毒和封锁措施,让某些族群陷入更大的心理危机中,包括原本就有心理疾病者、长期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者、收入不足者、受暴孩童与妇女,以及某些特定背景,如英国黑人、非洲黑人,以及来自孟加拉、巴基斯坦等移民社区者。
事实上,因为大规模的创伤事件而引发人们心理疾病的例子并不少见,在911、SARS、伊波拉病毒蔓延,以及香港2019年内部冲突事件之后,都可发现类似的现象。
无间断的「病毒」资讯
当生命遭受威胁时,焦虑是一种自然的情绪反应,其功能是就周遭环境中潜在的威胁提出警告,帮助我们在「战斗或逃跑」的模式下做出反应。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肌肉等都会受到刺激,使心跳加速、呼吸频率和血压上升,以激发身体潜能,增加生存机会。
这种古老的生存机制一直保留在我们的大脑中,即使在现代社会中多数人不再需要面对老虎或棕熊的攻击,我们仍然透过这种能力来保护自己,例如:急踩刹车以免撞到突然冲出来的路人、因应他人对我们做出言语或肢体上的挑衅等。然而,这样的机制如何面对新冠病毒的攻击呢?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尚未发现治疗新冠肺炎的解药,预防的疫苗也仍在开发中,而不断增加的死亡案例与重复播放的新闻,一再地提醒我们危及生命安全的病毒就在身边,这些讯息迫使大脑持续地搜寻这个看不见、摸不到的病毒,也使得我们的身体一直处于警戒状态、无法放松。
当身体长期处于这样的压力状态时,便容易出现恐慌、注意力无法集中、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坐立难安、疲惫不堪等状况。
陪伴因疫情失业而忧郁的亲友
可以这样做
假如身边的亲友因为疫情导致失业和财务问题而担忧、情绪变得易怒或是异常安静、睡眠和饮食习惯改变、身体疾病恶化,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时,我们常会跟着担心,或是感到不知所措。在此提供一些回应与陪伴的方式,当你想伸出援手,可以这样做:
1、主动联系
透过简讯、电话或聚会与他们保持联系,直接表达关心,让他们知道你在乎,也愿意倾听他们的感受。感到焦虑或忧郁的人可能会变得比较孤立,也可能只愿意待在家中、不愿出门。
2、尊重
尊重他们表达的内容,不加以评断。
3、以不强迫的方式鼓励他们自助
例如鼓励他们运动、吃得健康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4、搜集有用的网络资源
5、保持耐心。
6、照顾好健康
7、适时寻求协助
若发现他们有自杀或自伤的意图或行为时,请立即寻求专业协助,如:拨打卫生福利部自杀防治的安心专线(0800-788-995,请帮帮救救我)或1925(依旧爱我),这两支专线会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服务,亦可拨打生命线1995及张老师1980,寻求适当的心理支持。
8、照顾好自己
允许自己喘息,保有自己的空间,唯有让自己处在好的状态才有余力照顾他人。
陪伴因疫情失业而
忧郁的亲友,可以这样做
《大家健康杂志》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