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会特展 细数原民权入宪抗争史
曾参与当年抗争的原民会主委夷将‧拔路儿及原运抗争人员,昨天化身成导览人员。(原民会提供/林良齐台北传真)
原住民族是台湾原来的主人,但400年来被不同政权赋予不同的名称,一直到1984年推动原住民族权利及正名运动,才在1994年8月1日将「原住民」入宪,原民会即日起办理「原住民族权利入宪到实践」特展,希望让民众了解原住民族权利运动历程。
曾参与当年抗争的原民会主委夷将‧拔路儿及原运抗争人员昨天化身导览人员,夷将表示,1991年时为在台湾的第一次修宪,机会千载难逢,因此发起抗争,希望把「山胞」正名为「原住民族」,但未获得国民大会正面回应;1992年再度发起「争取宪法原住民族条款」抗争行动,近千位族人冒雨游行至阳明山中山楼,但国民大会仍未采纳正名的诉求,更差点变成「先住民」或「早住民」。
夷将说,因此改与在野党合作,希望给执政党压力,时任总统李登辉在1994年4月参与原住民文化会议致词时以「原住民」代替「山胞」一词,让他们为之振奋,因此在当年6月23日发起3000余人的抗争,为历年来原住民族抗争活动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
同年7月1日李登辉总统接见原住民族抗争代表,承诺支持正名运动,7月28日国民大会经两轮表决,一票之差惊险过关,历经10年抗争,「山胞」终于正名为「原住民」,8月1日公布宪法增修条文,「原住民」称呼正式纳入宪法。
夷将提及,2016年8月1日蔡英文总统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并推动原住民族历史正义与转型正义工作,陆续订定原住民族语言发展法、修正原住民族教育法等,让原住民的权利陆续被保障。
「原住民族权利入宪到实践」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今年10月16日在行政院新庄联合办公大楼北栋1楼展出,展览内容包括原住民族权利运动的发迹、原住民族运动走上街头及进入国会殿堂时期,并设置原住民族权利宣言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