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打造不像医院的医院 台大癌医翻转抗癌路

启用三年的台大癌医中心,一进入内部就感受到不同以往医院的氛围。(图/ 远见提供)

2019年,台湾罹癌人数逾12万人,平均4分20秒就有一人罹癌,若称癌症为台湾「国病」绝不夸张。 让众多癌友们更从容抗癌,便是医院与医师的使命,台大癌医如何办到?

「这家医院很不像医院!」这是许多人看见台大癌医的第一印象。远眺台大癌医,是道长长的弧线,宛若一人张开双臂,准备给予拥抱。由于整座癌医的建筑高低错落,当人们走近医院,不会感受到建筑的压迫,反而会先穿越花团锦簇的庭园,与仿拟自然的低矮建筑。

走入一楼大厅,阳光从光塔上方洒落,光线汇聚于大厅,犹如将天地带入了整座医院;接着映入眼帘的,是挑高三层楼的玻璃天窗,两侧的石材墙面,搭配木纹横条与翠绿蝴蝶装置品,让人仿佛漫步山林。

台大癌医大厅阳光自然洒落,石材墙面与木纹饰条,让踏入的病友与家属们仿佛漫步山林。(图/ 远见提供)

师法自然,追求天地合一,正是台大癌医想翻转的思惟:让医院从疏离,变得可亲。

后疫情时代,癌症治疗的急迫性,正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新冠疫情影响下,台湾癌症筛检的人数,从疫情前的508万人次,下降逾两成到389万,潜在癌症病患没被揪出,也意味着,当下一波癌症海啸来袭时,国内的医院资源将更为吃紧。

另一方面,据国健署最新数据,2019年,台湾罹患癌症人数突破12万人,等于平均每4分20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时钟相较去年快转11秒,史上最快。

更关键的是,治疗今日之癌与治疗昨日之癌,有着巨大差异。其一,是在病毒笼罩下,民众更不愿在医院久待;其次,是癌症治疗的时间正被不断加长。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极大化医疗能量,成为台湾癌症照护的一大考验。

(图/ 远见提供)

面对上述的时代难题,台大癌症医院正尝试透过四大翻转,重塑国人对癌症治疗的新认知。

翻转1〉流程

重塑看病体验,一站式看诊服务

过去,在大医院看诊的民众,都有这样的感慨:看一场病,宛如闯迷宫。从入院开始,就得先搞懂眼花撩乱的指标;领药、检查、转诊,宛如跑一场大地游戏,繁文缛节的表单充斥,去趟医院,常得耗时半天。

为了杜绝上述「医怨」,台大癌医在大厅,引入大面积落地窗,使空间明亮宽敞之余,也让访客更容易掌握自己的所在地。

考量到许多病患都是老老相伴或看护陪同,台大癌医的指示符码,也有意减少文字量。以颜色、数字、图示等方式呈现,降低解读的难易度。

进入看诊流程后,台大癌医更是费尽巧思。台大癌医院长杨志新表示,为了减少病患花费在转诊的时间,台大癌医自开院起便成立「联合门诊」,让看相同癌别的医师,可以在邻近空间,为同一位病患看病。

例如,周三下午,位于门诊B区,会开设「乳癌多专科门诊」,该时间段会同时开设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射肿瘤科等复合科别的医师;若主治医师认定需要多科诊查,不用一分钟,病患就能立刻转诊,让多位医师共同参与治疗计划,提升治疗完备度。

当前,除了乳癌多专科门诊外,包括肝癌、肺癌、肝癌、头颈癌,也都有设立相应的联合门诊服务,让民众在看诊上,能够更精准有效率。

翻转2〉模组

成立资源中心,打造心灵避风港

除了开设联合门诊,台大癌医的第二重翻转,是专注在降低病患对未知病情的焦虑感。

「我们其实更像半个神职人员,」台大癌医荣誉院长郑安理坦言,自己在台大肿瘤医学部的30年间理解到,照顾癌症病患,最困难的,不在安排判读、化疗或给药,而是要让病患的心灵持续得到支持,「要让病患永保希望,这是我一再跟我的学生们提醒的。」

郑安理也观察到,对抗癌病患来说,除却看诊治疗外,医师的角色其实很有限,对病患真正起作用的,往往是家属和医护在心灵上的支持。因此,让病患持续得到心理支持,成为台大癌医兴建时的重要指标。

位居台大癌医一楼精华地段,占地近百坪的「资源中心」,就是台大癌医给出的答案。有别于一般医院,仅于资源中心附设简易的文宣,台大癌医的资源中心在空间规划上,从隐私性出发,由内而外,将空间规画成:公共的、病友的、个人的。最外圈的公共圈,资源中心设计沙发等待区、轻食区,供所有来客驻足;在中层的病友区,则陈列健康书籍与影音资源,供病人翻阅查看;同时,在病友区也常驻护理师、社工师、志工,让病人能随时走进、交流。

资源中心有专业人员提供咨询,并协助病友试戴假发、护具等。(图/ 远见提供)

穿过病友区,走入最内层的个人区,资源中心特别隔出数间会谈室、会议室、咨商室,让病友能单独与医护人员在此进行私密对谈,不只进行咨商,也可以在此试用假发、义乳、护具等私密医材。

在咨商室的尽头,还有一间大型的多功能团体教室,以开设各种身心灵课程,许多住院的癌症病患,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都能来参与如绘画、冥想、美术等课程,达到放松身心的疗效。

郑安理透露,这座资源中心内部,其实是无数善心的荟萃,从藏书、医材到课程,多半是来自外界捐赠,而这也正象征着,每位曾走过抗癌的过来人,内心都对这座犹如绿洲般的资源中心,满怀向往。

翻转3〉生态

首设日间化疗房,治疗当日即可返家

台大癌医的第三重翻转,是疗程思惟上的改变,让抗癌从以往重症治疗,调整成慢性病式的长期抗战。

走过台湾癌症医学30年的发展,台大癌医中心院长杨志新很有感:「1990年代面对癌症,我们几乎无能为力,但现在,我们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除了治疗多元化,持续推广筛检,让国人及早应对癌症。

但当抗癌成为长期拉锯战,为了提升医院空间使用率,台大癌医开设全台规模最大的「日间化疗病房」,改善过往化疗空间拥挤问题,每位病患均能享有宽敞病床,且早上化疗,下午就出院,不只为病患节省住院费用,也能提升医院空间的使用效能。

除了空间优化,要兼顾大量癌症病患,更得在顶尖医疗设备上,加强投资。杨志新指出,随着癌医技术的突飞猛进,此时此刻,若想成为国际癌症治疗的竞争者,大手笔的「军备竞赛」,已势在必行。

台大癌医引进Varian ProBeam质子治疗设备,独步全台。(图/ 远见提供)

即将在今年底前完成建造的「台大癌医辐质中心」,就是杨志新口中的「军事装备」之一,该中心内,可安装7部光子放射治疗仪,更独步全台引进「Varian ProBeam 系统质子治疗设备」,能更精准地消灭癌细胞,且降低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与副作用。

更关键的是,在引入质子设备后,台大癌医也晋升东亚少数拥有此设备的医院,更让国际医材大厂Varian,决定携手台大癌医,成立亚洲第一座的质子设备人员的训练中心。

(图/ 远见提供)

翻转4〉结构

正视医护需求,量身规划空间

台大癌医的第四重翻转:正视医护人员的需求。时间回到2009年,当年台大癌医的建筑团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台大癌医的建筑地上,先以1:1原尺寸比例的方式,搭建起包括加护病房、护理站、化疗空间……等多类医疗空间类型。

如此费工的前置建设,就是为了让医护人员能先行「模拟使用」,让设计图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根据医护人员的真实意见,进行优化与校正。

最经典的案例是,在化疗床位的规划上,院方起初规划120床,但当模拟诊间搭建完毕后,医护人员走进后立刻反映,病床间隔过于拥挤,将对病患产生压迫感。当下,设计团队立刻用以胶带、贴纸辅助,重新划分空间,最后将化疗床位,定调于89床。

「要成为顶尖医院,首先要思考『顾客的感受』,医院的顾客是谁?除了病患,就是医师和护理人员!」杨志新指出,传统医院的建筑设计中,常常透过牺牲护理师的工作空间,成全病患的照护品质,但这样的取舍,对于同是顾客的医护,并不公平。

台大癌医因此特别在病房层,打造一间间宛如饭店会客室般的「阳光室」。室内有沙发、图书,能从落地窗远眺天际线美景,让医护在值班空档,享有一方轻闲之地。

台大癌医每层病房都设有阳光室,可让医护人员休憩使用。(图/ 远见提供)

诚如台大癌医关键策画人之一、前永龄健康基金会执行长尹汇文表示,台大癌医希望为台湾带来的,是在「盖」医院的经验中,梳理出明日医院的「概」念,最后培育出下一代的医学人,永续灌「溉」台湾的医界。

若以最新癌症时钟推估,未来80年中,将有约970万人罹癌,等于在台湾,每2.5人就有1人,可能罹癌。

面对癌症日趋普及,在挥别昨日之癌的医疗之怨后,台大癌医展现的抗癌新愿景,反映的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的「与癌症共存新觉悟」。

本文作者:蒋濬浩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1月号437期》)

《远见杂志11月号4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