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殃篇/中美贸易「城门失火 池鱼遭殃」 台代工厂成祭品

记者周康玉/台北报导

美国中国第二波商品加税清单总值达160亿美元,今(23)日生效。然而中美贸易战开打至今,一共启动三波,即使台湾没有在战局的核心中,但每一次都让台厂绷紧神经,台厂在中国投资设厂比例不少,光是从台湾出口到中国的中间产品就达八成,就怕旗下产品「中奖」,台厂大老板们不得不沙盘推演,甚至已经启动Plan B(备案)应战。

开出第一枪的,是电源供应器龙头台达电,7月31日宣布砸21.4亿美元(约台币660亿元)收购泰国当地的电子制造商DET。台达电董事长海英俊坦言,此收购案除了亲近东南亚新兴市场、及印度人口红利,同时也为了分散地缘政治的风险,在应对中美贸易战同时,多了弹性

由于产品线广,台达电的工业自动化(IA)事业在贸易战第一波就受到影响,影响营业额约500万美元,其太阳能逆变器(inverter)产品在第三波也中标,让向来稳健扩张的台达电不得不另作打算。

鸿海把iPhone产线移到美国。(图/美联社

传鸿海把iPhone产线移到美国

再来看看代工龙头,主力代工厂鸿海在中国深耕30年,在中国员工人数号称百万大军,据法人估计,鸿海有50%的营收来自苹果,制造基地又在中国,很难逃离暴风圈。很早就嗅出火药味的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今年股东会就指出,今年最大挑战就是中美贸易战,已经和高层主管积极研拟应变措施,并提出了好几套方案。

显然郭台铭不是嘴上说说,除了响应川普的美国制造政策在美国设厂,近来甚至有中国媒体报导,郭台铭打算把组装iPhone的产线,小部分的移到美国威斯康辛州的液晶面板基地,在该处基地设立内部工厂,以降低手机从中国组装之后进入美国市场的关税成本。

和硕:准备长期抗战

代工二哥和硕也开始备战,和硕董事长童子贤于今年3月下旬透露,将以美国及墨西哥维修厂作为主要应变的基地,光是美国厂产线可容纳几千人,随时可因应短期三个月到一年的需求,不排除将人力从2000人扩编到3000人。

和硕执行长廖赐政更于日前法说会中指出,已启动因应机制,会将生产基地分散到墨西哥、捷克、东南亚,甚至回台湾厂等地。廖赐政坦言,短期冲击一定会有,会进一步把设备和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等架构好,为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由于和硕先前表示规划在印度扩厂,也让外界联想,和硕是否可能把印度作为分散风险的基地之一。

英业达准备采分散式生产 。(资料照/记者周康玉摄)

英业达:海洋民族弹性大

主力代工AirPod与Home Pod的英业达,也准备开始打长期战。由于旗下伺服器产品确实在中美贸易战第三波受到波及,而智慧音箱蓝牙耳机也可能受波及,则准备采取「分散式生产」。

其中,旗下专门负责智慧装置的英华达,主要生产基地位于上海浦东、产品外销美国,南京厂则是服务小米,为因应第三波关税,英业达将会运用上海基地,将终端组装运出海外,让生产地从「Made in China」变成「Made in XX」,包含台湾、墨西哥、捷克等,都是终端组装的选项之一。

英业达总经理何代水对此打趣地说「台商是海洋的民族,弹性大!当初在上海的劣势,现在反而成了优势」。反应出英业达对于避开贸易关税,也不得不沙盘推演,为第三波贸易战做准备。

仁宝副董事长陈瑞聪(右)一想到中美贸易战就头痛 。(资料照/记者周康玉摄)

仁宝:想到就头痛

据了解,仁宝目前确实有一项笔电的扩充基座(docking station)在课税名单上,但这项产品单价低、产量小,因此还没有采取积极动作。

仁宝主力产品是笔电,仁宝副董事长陈瑞聪表示,关键是供应链,若真的要出走,光是移动一个厂还好,但整个供应链移动才是问题,即使他近来去菲律宾场勘,考虑设厂,但仍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只好「大家等着看」。

此外,陈瑞聪也坦言,以笔电来说,光是将后段套件从中国移回台湾平镇生产,一台笔电就会增加3%制造费用,因此他想到就很头痛。

广达董事长林百里表示正在进行可行性分析。(资料照/记者屠惠刚摄)

广达:正在可行性分析

代工MacBook与Apple Watch的广达,由于笔电的生产基地也在大陆,也很难避免受冲击。广达董事长林百里说,,目前还在做可行性分析,还没有任何结论,但会尽快讨论出结果,毕竟制造厂不是那么快可搬动的,人事品质都要考虑。

广达也是苹果及脸书云端伺服器的主力代工厂,但由于云端伺服器是在美国制造,可避开中美贸易战波及。海外据点,林百里表示,在美国加州和田纳西州都有NB和云端装配的工作、德国也有,海外产能增加没有问题。

即使大多数的代工厂认为,第三波贸易战不会真的发生,但也纷纷私下开启紧急会议,拿起海外版图沙盘推演,毕竟一旦真的发生,台资陆厂的代工厂们不得不买单,只能说「城门失火池鱼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