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千/迎战社区感染 「两大关键」决胜点!

●詹大千/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自上周万华芦洲地区本土新冠肺炎个案社区中的快速蔓延,中央疫情指挥中心也迅速将疫情警戒层级提升至全国二级、双北市三级,由于本次传播的新冠肺炎主要是以英国变异株为主,传染力与毒力(导致重症的能力)都比去年原始的病毒株来得高。

▲英国变种病毒B.1.1.7。(示意图路透

传播链无所不在

在此时刻(5/17 10:00,疾管署统计数据),疫苗的施打人数约为19万人,大都也都还属于第一剂的施打,整体社区的疫苗保护力是非常低的。在疫苗覆盖更普及之前,公共卫生政策上最重要可行措施之一就是降低人与人的接触。根据中央研究院社会所的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一般成人平均的每日接触人数约为10-12人。

若分年龄层来看,中小学的学童每日的接触人数与身体接触也都是所有年龄层最高的;加上本波疫情中,有不少的学童感染,显示此变种病毒在年轻的族群已经有比较高的适应力,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无症状感染率高,且在感染初期尚未有症状时就有传染力。

根据近日台大公卫学院的研究发现,约有55%的民众是因接触症状前期(已感染,尚未有症状时)的感染者而感染新冠肺炎,造成许多所谓的「隐形传播链」,若民众未有个人的适当防护(戴好口罩酒精洗手),就可能感染进而传播。

▲被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传染新冠肺炎,造成许多所谓的「隐形传播链」。(图/路透)

现于北部地区,未来两周可能会有几波个案上升的机会,去年各国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一个个案平均可以传2.5个人,英国变异株比原本的病毒株高50-70%的传染力,防疫的目标要控制到每个感染个案传染不应到1个人,这时疫情才会趋缓获得控制。

目前台湾的防疫政策主要就是在降低人际间的接触,近似每个人都实施「软性」的居家检疫,若出门则需要正确戴口罩、勤洗手、不接触掩口鼻等,以减少被传染的可能。

抗疫成功关键之一 民众自律

而这个防疫政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全民的自律程度。从欧美的经验可知,若政府颁布很强的防疫政策,但民众依然我行我素,最终只能走向封城一途。根据笔者分析过去国外防疫政策的效果,人流管制对于传染的速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在交通转运站与工作场所等的人流降低对于传染速度的降低最有效。

▲保持社交距离,进行人流管制,且要戴上口罩。(图/基隆市政府提供)

目前双北鼓励企业分流、弹性上班、高中以下停课、室内的休闲场所关闭等措施,应可降低在工作场所的人流接触。但在交通转运站部分,可能要注意北部人潮往中南部流动,尤其在人口密度高的都会区,这个现象在去年3-5月的连假也发生过。

笔者去年分析电信公司加总人流资料发现,人流在连假时,从外地到南部的人流会比平时多成长50%-100%。而当初北部还未有如今日的社区感染,跨区域的人流管理,有赖中央、地方政府形成一个共识,以免造成潜在感染者在全台各地传播。

抗疫成功关键之二 医疗能量维持

由于大量民众涌入医疗院所要进行采检,这将会大幅消耗医院原本医疗照护的量能,也容易造成院内感染控制的危机。因此,病人的轻重症分流将可保全整体医疗能量。

所以除了社区的扩大筛检站外,对于第一线的基层诊所,是否也能提供其非接触式的诊断工具,如唾液的快筛试剂,面对新冠肺炎临床症状与一般呼吸道感染症状类似,如:发烧、咳嗽、腹泻等不典型症状,基层医师除了询问可能的国内外暴露史外,实在也缺乏工具可以进行明确诊断。

▲新冠肺炎快筛试剂盒。(示意图/记者汤兴汉摄)

虽然检验试剂有其敏感度与特异度限制,但若能早期发现、隔离治疗病毒量大、传播力强的病人,(轻症可以在集中检疫所中隔离,重症则入住专责医院),对于病人与社区的影响,应该还是利多于弊。

对于采检结果阴性的民众,虽然无法完全排除伪阴性,但要求民众除了服药外,仍需戴口罩、与家人分食、避免亲密接触等行为,都是现行的防疫架构下的规范。若有症状加剧或无法缓解,再前往采检医院筛检或是拨打1922协助就医,这样才能有效分散医疗集中的压力,也可将社区的潜在感染者早期筛出,避免多次重复就医造成的传播风险与医疗资源浪费。

决战社区的成功关键在于民众的自律程度与医疗能量之保存,前者包含个人防护设备的到位,如:正确配戴口罩、使用酒精洗手、减少不必要的接触与移动,后者包含轻重症的分流与早期隔离感染者。唯有全民的共同努力,才能让疫情尽快趋缓,继续防疫新生活。

热门点阅》

陈建仁/台湾防疫的成功关键与未来挑战

► 台湾原来没有超前部署 疫情未达高峰 短时间难清零(黄韵如、郑如韵

王任贤/防疫政策难自保 良好卫生习惯才是万灵丹

汪志坚/本土疫情强势袭来 就从「这点」亡羊补牢!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