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持续发力 机构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仍处筑底阶段

本报记者 夏晨翔 北京报道

2024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新房市场整体延续了调整态势。尽管二手房市场在“以价换量”的策略推动下,成交保持了一定规模,但整体市场依然未能摆脱低迷状态。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上半年,百城二手房价格延续调整态势,累计下跌3.61%,已连跌26个月,显示出业主在价格上的妥协以换取成交量的努力。相比之下,新房市场则受到改善型楼盘入市的带动,百城新房价格累计结构性上涨1.24%。

而展望下半年趋势,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4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下半年趋势展望》指出,预计在政策托底和高基数效应减弱影响下,全国新房销售同比降幅将逐步收窄,但投资开工表现或延续偏弱走势,市场仍处筑底阶段。

调整与分化并存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显示,新建住宅方面,上半年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结构性上涨1.24%,较2023年下半年扩大0.99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2024年以来,受改善型楼盘入市带动,百城新建住宅价格月度环比均呈结构性上涨态势,6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为16421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15%,涨幅较5月收窄0.10个百分点。

不过,在二手住宅方面,2024年上半年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3.61%,跌幅较2023年下半年扩大0.87个百分点。

事实上,自2024年以来,百城二手房价格仍延续下行态势,除2月、5月受季节因素和政策利好短暂影响外,其余月份百城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均呈扩大态势。6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14762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73%,已连续26个月环比下跌。

不过,在5·17楼市“一揽子”政策落地后,核心一二线城市纷纷跟进落地,政策效果也逐渐显现。

如上海市在政策优化后二手房成交有所放量,6月,上海新房、二手房分别成交10505套、26367套,在部分项目集中网签备案带动下,新房日均成交套数环比增长26.6%,较去年同期下降23.2%,二手房在以价换量及政策优化带动下(非沪籍单身购买二手房范围扩大至外环内),环比增长40.7%,6月以来多日网签超1000套,二手房市场活跃度较高。

深圳市6月新房、二手房各成交2927套、4172套,在部分项目降价促销及较低基数下,新房成交套数环比增长45.7%,同比下降4.0%;二手房市场保持较高活跃度,在5月高基数下,环比较5月增长5.3%,同比在低基数下增长71.0%,市场延续温和修复态势。

此外,杭州市6月新房、二手房各成交8352套、7537套,环比分别增长68.5%、20.3%,新房同比下降8.2%,二手房在低基数下同比增长98.3%。主城区部分热点项目入市,带动区域市场活跃度提升,如霞映锦绣里、绿城沁百合、滨江兴曜潮起等项目,均触发社保排序规则,同时,当前低总价、老破小房源成为二手房市场成交主力,在价格持续调整后这部分房源总价优势凸显,二手房市场活跃度较高。

下行趋势或将放缓

中指研究院分析指出,市场不稳、政策不止。下半年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调整,各地去库存相关举措或将加快落实。

从政策趋势上看,需求端,放开核心城市限制性政策仍是需求端优化的重要方向,预计一线城市将继续优化限购政策,京沪深或参考广州放开120平方米以上大面积段限购,取消郊区限购,非本地户籍购房社保年限要求有望进一步降低,购房政策与生育、人才等政策结合,增加特定人群购房名额等。

而在供给端,中指研究院指出,合理控制以及优化新增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将成为政策发力点,预计政策举措聚焦优化土拍规则,取消限价、取消远郊区容积率1.0限制等,为企业建设“好房子”提供更多支持。

此外,预计项目“白名单”政策深入推进,降低企业经营压力,同时加快对房企此前预缴税费的清算节奏,及时退税为房企提供资金流动性。

对于下半年市场走势,中指研究院分析称,整体来看,由于居民收入预期、房价下跌预期尚未明显改善,2024年下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仍面临调整压力,新房市场或仍处于筑底阶段。

根据“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显示,随着去年高基数效应进一步减弱以及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持续发力,乐观预期下,国企收储加快,下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年销售面积9.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0%左右;中性预期下,下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仍下降约10%,全年同比下降接近15%;悲观预期下,居民收入预期仍偏弱,稳市场、去库存政策不及预期,则下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仍较大,全年降幅约18%。

土地市场方面,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表现平淡,供求规模同比降幅均超30%。房企投资继续聚焦优质地块,土地成交的城市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进入下半年,随着土拍规则的优化和优质地块的增加,部分热点城市的地块竞拍热度有望回升。然而,房企整体投资态度依然谨慎,对于性价比偏低的地块保持观望态度。在此背景下,房企的投资策略将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效益提升。

(编辑:卢志坤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