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失靈 媒介不會亂

波波漫画

「余天暗示想掌公视?文化部:无法干预」这个新闻标题,是过去三个多月来,至少第六起暴露政府失灵,未能有效与传媒互动,无法阻止民主滑落的新闻。

前面两起是「明年政府媒体宣传费编列十五亿元、暴涨六十五%」与「八年九十五亿、蓝委轰拿标案养绿媒」。但知情人士说,在二○二○与二○二一两年,中央与地方政府用在电视标案的经费,至少是卅亿,也就是三、四年前,已经是一年十五亿。若再加上投在平面媒介的金额,那就更多。

各级政府是最重要的新闻来源,说话机会很多,但若认定经人传达,难免不完整,因此自行另在政府网址公告,或者购买传媒资源告知,并无不可。

然而,目前政府并不光明磊落,经常要民代或记者费神,才能得知部分。若要改进,理当主动,要求从中央至地方各级部门,设计表格,将目前散落不同名目的、实则用于使用传媒资源的预算,送请民代审查;然后,在这些政府以钱换取的影音图文见光之日,责成各机关与承接这类预算的大小传媒,依据有司设计的表格,同样逐项填写而公告周知。行政机关若不肯为之,就是不尊重政府资讯公开法,立法机关理当责成。

第三、四项,是新闻议价法与NCC可能停摆的问题。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推荐的主委人选未能得到提名,反而争议大的人得到,事有蹊跷,「传媒体大亨致电赖清德亲信逼退」?真假不论,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行政院再次失灵。新闻议价法若能制定与施行,可以略补新闻界之失,但不会太多,政务委员何不协调数位部、NCC、文化部及财政部等等,另筹财源?明年起,我们跟着国际要求,将企业税从十二%略增至十五%, 假使再对大型科技平台,以累进原则,提高若干税率,并使专款专用,改善新闻界财政,包括对大量流失的地方新闻编采等工作,多做挹注。

第五、六项都与公视有关。Taiwan Plus原在引入蔡英文总统信赖、且有国际传播专才的人担纲,但阴错阳差,先是公视不要,中央社接手一年后,再转公视至今。它的问题不是有记者说川普是重刑犯,而是未能如海外成例,其内容应该与公视所有频道有效结合,如此,其预算略可丰富国内阅听众的影音内容,如同BBC,其海内外节目也相互流通,美国在二○一三年也修法将美国之音等节目,改为可合法让其国内业者使用。

「余天暗示想掌公视?文化部:无法干预」,若属实,可能是更高行政官员才能决定,也可能是推卸责任。政府让得到提名的董事互选董事长,表面上是尊重董事,实则相反。合理作法,如同国际通例,行政院必须详细说明,得到提名的董事长人选,具备哪些具体的条件与成绩,值得担纲这个重要职务,据此寻求立法院的支持,不是不改现制,已有属意人选,但不肯明说。现在的作法,反而是不尊重合适人选,也失去向民意表述的机会,同时又拉其他董事背书,刚好是逃避担当的遁词。这种行政惯性与立法配合或纵容的积习,显示政府失灵,难以调整媒介市场失灵的胡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