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採購碳排資料庫擬6月上路 鼓勵業者主動登錄

为带头减碳,行政院工程会6月将针对政府采购成立碳排资料库。工程会副主委叶哲良说,资料库在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上路前,都非强制性质,而是鼓励欲与政府往来业者「主动登录」经验证的产品碳足迹。

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将于2026年正式上路,工程会日前在立法院业务报告时提及,为建立公共工程大宗资材碳排资料库,预计鼓励厂商自主性宣告产品碳排量,并要求各机关填报大宗资材使用量及碳排量。

叶哲良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进一步解释,政府也是很大的消费者,不能只要求民众、业者减碳。为带头减碳,必须有效且清楚了解政府因为采购所致的碳排量,工程会身为政府采购法及督导公共工程的主管机关,责无旁贷。

碳排资料库6月将试行上线,叶哲良表示,政府采购分为财务采购、劳务采购及公共工程3部分,财务采购就是购入产品相较单纯,因此列为首波锁定对象,届时将发函各公会,鼓励欲与政府往来的业者「主动登录」经ISO 14067 碳足迹查证后的产品碳足迹。

叶哲良说,目前碳足迹认证效果除特殊情况外,可达5年,等于业者验证后,只要登录一次碳排资料库就能使用5年,登录频率不算高。且试行期间都是鼓励性质,直到CBAM上路后才会考虑改采强制作为,给予大家充分「日出」准备期。

他表示,另外也正思考鼓励机关采购经碳足迹查证的产品,像是未来公共工程若采用低碳设计、低碳建材,就可能列入公共工程金质奖的加分项目。

至于碳排量较大的公共工程未来该如何登录,叶哲良指出,碳排资料库6月上路后,当然也会陆续鼓励业者填报钢筋、水泥等经验证产品的碳足迹,陆续补充资料库,但公共工程的采购项目逾千件到几万件都有,作法上会与单纯的财务采购有所不同。

叶哲良说,为掌握公共工程碳排量,未来会画出一条建筑工程的碳排平均值或统计值的基准线,再让业者透过选择钢骨结构、隔震技术、制震技术等不同碳排量的「建筑方案」,以及挑选一般或是低碳的「建材」,决定用现场亦或碳排较少的预铸「工法」的3大碳排关键,抓出工程是否超出基准线,以及超出或是减少的碳排量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