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鼓励企业投资回收水

内政部长鸿源。(本报资料照片

前内政部长李鸿源昨接受POP Radio广播访问时表示,政府每年有10%预算都用在补贴能源上,过去每年倒贴补贴给竹科水钱是20多亿元,应该趁缺水大家重视水资源机会,要求产业投资回收水,否则等到不缺水时,大家又忘了缺水的痛苦。

李鸿源指出,科技产业没办法停水,所以竹科、南科很多公司都去台中水湳回收厂买水,然后再用水车载回,每天光是水车的钱就上千万,每度水成本约600元,但自来水约每度10元,差到60倍。

李鸿源说,竹科若缺水50%,无法产能全开,1天损失就是30亿,这是2011年的数字,现在可能更高;中钢只要断水1天,损失就是7亿,他们的生产线不能停。

李鸿源指出,过去只要缺水,就拿农业用水来补,这些是农民救命的水,然后再补助每季1甲农地8万元,这要农民怎么过日子?科技业拿农民的水赚了很多钱。

李鸿源说,现在自来水1度10元,但开发成本1度是30元,政府每卖1度水就倒贴20元,竹科1天30万吨用水,等于1天补贴600万,1个月就是1.8亿,1年是20余亿。

李鸿源指出,国家预算有10%用在补贴能源上,每年要补贴上千亿,结果产业越补越没竞争力,因为水电太便宜,工厂用水的回收率比例一直很低。

李鸿源说,1980年代时,荷兰就已要求工厂回收水要达80%,2011年台积电投入5千万要让用水回收达85%,因为台积电的厂若产能全开,1天耗水约30万吨,大概等于1个苗栗县用水量,而台积电投入5千万,事实上,半年就回收了。

李鸿源表示,因为缺水,回收水的议题被拿出来讨论,等到不缺水的时候,一定又会说「不好意思,我不做1度要18元的回收水,用1度10元的自来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