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暴力游戏不会影响青少年暴力行为

游戏一直都是家长以及社会眼中的眼中钉,因为有太多的青少年因为沉迷游戏而荒废青春学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许多观点更是认为应该全面禁止游戏,因为游戏就是一种“精神鸦片”。但是这样片面的观点真的正确吗?

近几年来,国外的知名大学例如牛津大学、约克大学等多家院校开始了对“暴力游戏与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发现,结果似乎与大众的认知有些不相符。

我们应该不止一次的听过“暴力游戏会让孩子变得暴力血腥”的说法,并认为暴力血腥的游戏是诱导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途径之一。但是上述的知名研究团队发现暴力游戏与青少年暴力行为之间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因为玩了暴力游戏而导致容易出现暴力行为”与“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变得爱玩暴力游戏”是一种因果概念的偷换。

直接将“暴力行为”的帽子直接扣在“暴力游戏”头上是完全不可取的。

新加坡也放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暴力游戏(M级)和青少年在未来两年后的攻击性行为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

研究人员调查了新加坡3034名年轻人评估暴力游戏与两年后的个人行为(7次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是否有关联性,而最终结果显示,暴力游戏并不会对个人的这些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另外调查还指出了,如果真想让暴力游戏影响到人类潜意识的话,也是能实现的:需要实验对象连续用27个小时时间来玩M级暴力游戏才行。

但是这种情况能实现吗?一天总共24小时,就算游戏会使人兴奋,但是精力经过如此长时间的消耗玩家早就因为体力不支而退出游戏。所以暴力游戏与暴力行为是不存在关联性的,之前的“认为”都是人们主观上下的定论

不过研究也指出了,此项研究并不适用于暴力游戏是否会诱导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增多或亲社会行为减少这一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