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再壞 也不該讓某些小孩沒奶喝

「班班有鲜奶」已经慢慢上线了,根据教育部与农业部十月七日向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的报告,十月一日起有七个县市、八六三个公立学校完成订购作业。订购数量共二四二万瓶,其中保久乳为一八七万瓶,余为鲜乳订购数量。廿二个县市仅有七个县市完成订购契约。「带动学童自主饮用乳品、均衡饮食之倍增效应」的政策目标是否能顺利达成,不无疑义。其背后潜藏协助酪农转型的构思显未达标,最后更可能让几家得标的大型厂商再次取得市场优势,赚足政府专案操作错误的好处。

本专案的标的为「班班有鲜奶」,但订购鲜奶的契约数量仅为四分之一,背后隐藏的意义是供给链不完整或是鲜乳不受青睐,有待教育部和农业部深入检讨研究。当然,小学是否能提供鲜乳供给系统?有没有办法保鲜?会不会又增加小学老师的行政负担?都是教育部和农业部应该虚心面对检讨的细节。

本专案执行上最大的错误是「供应对象:全国公立国小及其共餐之附设幼儿园」,为什么就读私立学校的小朋友不能享有班班有鲜奶的社会福利?到底是什么样的思考方式排除这些小朋友的基本人权?审诸宪法第七条「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念个私立学校也要被政策惩罚,不能享有班班有鲜乳吗?再看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其中更有诸多条文揭橥政府对儿少身心应有全面性的照护与保障,凭什么让这些小朋友失去社会照护的公平机会?私立小学的家长都是大富翁?公立国小的家长都没有富贾吗?排富绝非仅提供公立国小鲜奶的借词!

据教育部的相关统计资料,国内约有三十余所私立小学,学生数约有四万余人;私立幼稚园约有四千余所,学生数近四十万人。另据教育部近年度统计资料,小学生人数约为一一○万人,有必要计较四万人的鲜奶费用吗?幼稚园的课题更为窘迫,教育部近年统计资料显示公幼生的比例仅约三分之一,多数家长选择私立幼稚园是因没抽到公幼的名额;没想到不仅运气不好,自己的小孩竟被国家弃养,叫他们如何不生气?

本来可以让酪农得到转型的缓冲空间,同时也可照顾小朋友健康。两全其美的构思,在匆忙上路、思虑欠周的操作模式下,竟成两败俱伤的困境,殊实令人扼腕。还好,现在仅有七个县市签约,主管本专案的教育部和农业部尚有调适的空间,在整备通路、运输、冷藏、发送的过程中,赶快把那些被刻意遗忘的小朋友纳入进来,也恰好呼应近日联合国倡议的「Leave No One Behind」。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给小朋友被公平对待的幸福感,也让这个错误操作的政策有个美好的结局。期待主责部会努力一下,让社会看到政府朝向良善与积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