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只给1成经费 私校贴钱顾弱势生
各大专校院都苦思如何协助弱势生摆脱恶性循环,促进社会阶级流动。图为清大推出旭日计划奖学金照顾弱势生。(本报资料照片)
如何解决弱势生就学及就业陷入恶性循环问题?大学校长说,私立大专校院每年经费仅约10%来自政府,却要照顾70%弱势生,明显失衡,建议国立大学多收弱势生;教团则主张,政府及学校提供经费支持弱势生,也应要求他们相对有成绩表现,才能助他们摆脱弱势。
私立龙华科大校长葛自祥表示,依规定学杂费收入的3%要拿来照顾弱势生,许多私立大学弱势生太多,3%根本不够用,还要再贴钱;而台大等顶尖大学的弱势生很少,甚至四处主动发掘弱势生,把经费用掉。
「国立大学应收更多弱势生」,私立大同大学校长何明果说,公立大学主要经费来自政府,他们有更大责任照顾弱势生,但应在既有名额内进行,教育部现行以外加名额方式要国立大学招弱势生的作法,会进一步危及私校生存。且私立学校每年经费仅约10%来自政府,却要照顾70%的弱势生,说不通。
静宜大学监察人陈振贵说,台湾弱势生的处境一直处于恶性循环中,以到国外交流或交换为例,弱势生常在英语能力这关被卡住,之后还要考虑是否有能力负担部分费用及中断打工等问题,最后干脆不报名了,出国机会由社经地位较好家庭的学生取得。
如何让弱势生可经由读书而阶层流动?陈振贵建议由政府依据学生弱势等级直接发给他们教育券,或是政府编列专款,由学校提出申请弱势学生跃升奖助计划,帮助他们学习及提升就业能力。
全国私校工会理事长尤荣辉表示,不少弱势生学习动机薄弱,视打工比课业更重要,只想毕业拿到文凭当然不能摆脱弱势地位。他建议教育部和学校思考提供经费支持弱势学生时,也应要求他们在课业成绩或课堂参与上有相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