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蒸日上却还在亏损的深蓝汽车,到底在提防什么?
前两天,我们写了一篇和深蓝汽车相关的企业、行业分析。
从传统行业观察者的角度,分析了深蓝汽车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拿到长安汽车更多的资源,产品命名以及销量、策略等问题。
不同的视角看待事情会有不同的结论和观点,深蓝汽车认为以上几点触犯了企业的核心价值利益,通过深蓝汽车法务部,在网上拟定了一份公告,称我方造谣、抹黑深蓝汽车,保留起诉我方的权利。
并且,利用强势手段在网上通过自媒体主动扩散。
任何企业都有维护自己名誉、利益的义务和责任,但通过双方不同视角下的不同观点,就在拟定公告中直接定义我方造谣、抹黑,属于明显的过度定义。
如果对深蓝汽车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请深蓝汽车及其相关部门,准确列举出我方的文章,对深蓝汽车所造成的直接、间接性损失。
去年年底,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公开设定45万台的年销量目标,这是基于去年接近14万的销量成绩设定的目标。
一年时间销量翻了两倍以上,深蓝汽车CEO邓承浩不仅仅给自己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给深蓝汽车设定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随后,在正式的公开信息中,深蓝汽车重新设定了28万的年销量目标,即便如此,今年也难以完成。
公开数据显示,深蓝汽车截止到今年9月份已经完成了14万的销量成绩,相比去年的增幅较大。
但背后的另一个事实是,过去一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正在以膨胀式的速度发展,市场中新能源产品的销量今年1-9月达到了713万台,相比于去年同期有着37.4%的增幅,行业的整体大盘也在飞速成长。
深蓝汽车想要完成28万的年销量目标,就意味着后面三个月就要完成14万台的销量成绩,显然这对于月均销量两万左右的深蓝汽车来说,不可能完成。
按照去年CEO邓承浩的规划,今年深蓝汽车会有两款全新车型,也就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全新G318以及S05,这意味着在短时间内深蓝将不会有新的车型登场。
既无法完成CEO邓承浩去年年底张嘴就来的45万全球销量,也无法完成长安汽车发布的28万年销量,这对于深蓝来说是一种预期失落,对给予深蓝汽车巨大投入的长安汽车来说,也是一种预期回落。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了60%,传统时代已经过去,长安汽车也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我永远相信长安汽车能够攻坚克难,这只是短时间的。因为长安汽车在布局巨大的电动化转型新架构。
去年,长安汽车斥资超50亿并购深蓝汽车,这对于长安汽车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费用,被长安汽车并购之后,深蓝汽车的销售收入开始大幅度增长,亏损额也在收窄,不过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这意味着深蓝汽车仍然需要长安汽车“输血”。持续性亏损需要母公司输血,无疑给长安汽车带来了现金流上的压力。
2024年上半年,深蓝汽车的营收接近140亿,净亏损超7亿,长安表示,深蓝汽车因产品结构改善,推进降本增效,利润亏损同比减少,但亏损仍然是既定事实。
根据以上几个确凿事实,我方表示的“深蓝汽车获得长安汽车巨大的投入,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成绩”被定义为造谣。
同时,此前我们分析了深蓝汽车目前在售的几款车型,按照发布顺序分别为SL03、S7(更名为S07)、G318以及深蓝L07、S05。
因为有更名的先例,深蓝将S7更迭为S07,所以从技术、行业两个角度来看,深蓝SL03的更迭车型为L07。
我们的分析是有理由的。
一个是,深蓝的SL03和L07,是两个不同时期推出的车型,但两款车型的造型、尺寸、定价,让市场以及更多消费者都无法准确分辨。
比如说指导价15.19万的深蓝L07和指导价14.69万的深蓝SL03,两款车型的车身尺寸宽度、高度完全一致,且在造型、动力上高度雷同,只是产品调整了配置和价格。
深蓝汽车法务部的解释是,两款车型在定位、受众群体等方向有着显著差异,所以我方属于造谣。
这两款车型是否真的存在受众群体有显著差异,目前仍然需要分析,但深蓝汽车采用武断、独断的方式解读为谣言。
另一个是,行业经常会出现同堂销售的车型,全球的顶级企业丰田、大众、本田,国内的顶级企业比亚迪、吉利,包括深蓝汽车的母公司长安汽车,都会通过同堂销售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细分市场占有率。
行业视角和企业规划可以产生冲突,企业最应该做的是解读为何会出现这种运营,而不是利用法务部,过度解读媒体造谣。
再提及一句,深蓝汽车的法务部并没有真正的指出文章内部和事实有明显偏差的内容,反而是通过给媒体扣上造谣、诋毁、抹黑的手段来摆正自己的位置。
最让人无法容忍的是,在粉丝量只有150人的深蓝汽车法务部发布文章之后,深蓝汽车主动、大批量的找媒体相关人员扩散毫无证据、过度定义的信息。
我们一再表示,开放的舆论环境应该给人说话的机会,如果一篇文章真的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并且出现了重大的纰漏,那么法务部就有必要出手维护企业的核心价值。
但如果法务部连分辨观点和谣言的能力都没有,反而想要利用职务之便,替一小部分人群遮羞,必然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至少目前为止,以上的分析都客观、公正且有理有据,站在行业观察员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深蓝汽车可以提出质疑并且回击,而不是站在绝对对立面,以夸张、过度定义的方式,利用自己法务部的名义来扩散不实信息。
所以,蒸蒸日上还在亏损的深蓝汽车,到底在提防什么?